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開發46年獲9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大慶科技利劍直破世界難關
2006-07-08 12:57: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王雪梅 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8日電 以王進喜、王啟民為代表的幾代大慶石油人,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試驗、超前5年配套,依靠科技力量為國家提供滾滾能源科技利劍直破世界難關。

  以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的幾代大慶石油人,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試驗、超前5年配套,依靠科技力量為國家提供滾滾能源科技利劍直破世界難關。

  大慶,曾經是外國人眼中一塊貧油的土地,而今,這裡是中國人手中一片石油的綠洲。

  大慶,一個開發建設了46年的大油田,一個9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衍生地。

  46年來,幾代大慶石油人傳承著科技的火炬,高舉著創新的旗幟。他們以藐視困難、敢爭一流的精神,一次次挑戰科技極限,一次次勇闖世界難關。

  今天,他們再度昂首,向石油開發的世界禁區邁進。

  科技利劍闢出中國石油能源的綠洲

  那是一個令人心動的時刻。

  2006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科技大會現場。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玉普捧回了一份沈甸甸的榮譽———大慶油田公司的泡沫復合驅油技術、螺杆泵采油配套技術分獲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年獲兩項國家科技大獎,近3年有4項成果進入國家技術發明和國家科技進步前兩名。大慶石油人科技強企的智慧似星光般閃耀,大慶石油人創建百年油田的夢想如火炬一樣燃燒。

  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生動的科技進步史。

  遙望上世紀60年代,中國百業待興。大慶油田在新中國的十年禮炮聲中誕生。

  在東北松遼盆地,那場驚天動地的石油大會戰至今仍令人熱血沸騰。在國家急需石油的關鍵時期,大慶人懷揣著一顆愛國之心,手握科技的利劍,開闢出中國石油能源的綠洲。中國『貧油』的帽子被徹底扔進了大海。

  從那一刻起,他們始終堅持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試驗、超前5年配套的發展步伐。以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的幾代大慶石油人,用科技的利斧劈開了油田勘探開發的技術瓶頸。

  於是,人們看到,每一次核心技術的突破都如潮水般湧動,推動著大油田的發展進程———

  陸相生油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的應用,發現了大慶油田,迎來了第一次石油探明儲量的增長高峰。

  岩性油藏勘探理論的發展及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突破,迎來了第二次增長高峰。

  『六分四清』技術保證了大慶油田第一個5000萬噸10年穩產;聚合物驅油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大慶油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保證了連續27年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新形勢下,大慶油田公司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不斷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形成了世界領先、自主研發、原創性應用、系統配套、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勘探開發理論和技術。

  熊熊燃燒的科技之火,點燃了石油工作者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大慶油田創建百年油田的嶄新征程。

  用科技手段破解資源密碼

  石油、天然氣沈睡在千米地下。什麼區域有油,哪個層位含氣,都是待解的難題。

  還有更加艱難的問題擺在大慶面前———老油田還有油嗎?大慶還有新油田嗎?大油田底下有沒有大氣田?

  面對人們質疑的目光,他們在苦苦尋找著答案。

  大慶石油人應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理論,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多個5000萬噸級油田,松遼盆地成為真正的『聚寶盆』。

  油層復雜、勘探難度十分大的內蒙古大草原海拉爾盆地,連續多年在國際上招標都無人敢冒風險,如今被大慶人笑納懷中。2002年,海拉爾盆地勘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已經提交探明儲量1億噸。『十五』期間,大慶油田又找到4億噸石油探明地質儲量。

  天然氣是大慶人心中的一個夢。為了找到它,大慶石油人苦苦追尋了幾十年。隨著徐深1井的一氣衝天,揭開了大慶油田發展的新紀元。不斷發展進步的大慶鑽井技術,硬是找到了打開氣藏大門的『金鑰匙』。隨著第一個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收入囊中,中國東部的第一大氣田宣告誕生。

  這是大慶油田發現後又一次震耳欲聾的聲音。整個世界為之震動。

  大慶的外圍油田如同『雞肋』,但大慶人不放過每一個挖潛機會。大慶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廠身居『外圍』,卻自豪宣稱:他們面臨的是世界級的難題,就如同在磨刀石上采油。目前,他們已掌握一套『三低』油藏有效開發的辦法和途徑,使外圍油田年產突破500萬噸。

  大慶油田油氣勘探陸續向『低、深、難』領域進軍,油田開發逐步向外圍『三低』油藏拓展,勘探開發真正觸及到了傳統技術極限。

  面對難關,大慶油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玉普親自掛帥,擔任攻關隊總指揮,重點組織十八項重大配套技術攻關,全力開展十項重大現場試驗,取得了豐碩成果。主力油田采收率提高近2個百分點,外圍新增儲量動用率提高40%以上。

  科技的利斧斬開了油田勘探開發的技術瓶頸。深藏於岩層中的石油滾滾而流;隱居在地層中的天然氣豪氣衝天。大慶人再一次用科技破解了資源的密碼。

  用科技杠杆,撬開異國的地宮之門

  『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

  大慶石油人唱著豪邁的歌曲走進了蒙古國大草原。『這困難那困難,沒有石油是最大的困難。』他們用科技杠杆,撬開了異國的地宮之門。

  大慶石油人對走向海外信心十足。王玉普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大慶油田公司在國際國內市場活躍著67個修井、壓裂、射孔等工程技術服務隊伍,有1100多人從事國內外市場開發工作。大慶油田公司在參與國內國際勘探開發、技術服務和石油貿易上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老油田煥發出勃勃生機。

  大慶人的視野開闊了。他們不僅盯著腳下的這方沃土,更將目光瞄向了全球。

  2005年,來自中國的井架搭建在了蒙古國的草原深處。憑借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大慶油田公司成功收購了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的3個開發區塊,邁出了以技術優勢購買油田的第一步。這是大慶油田公司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所做出的毅然選擇。他們開始以技術優勢與國際市場爭空間。

  手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田開發技術,大慶油田人叩響了異國油田開發的大門。目前,大慶油田公司的三次采油技術已進入哈薩克斯坦肯吉亞克岩上油田、北布紮奇油田和阿曼國家石油公司。他們利用三采技術,攻克了哈薩克斯坦肯吉亞克岩上油田低產低效的開發難題,使試驗區塊的綜合含水下降54個百分點,采收率提高5~6個百分點,預計最終采收率可提高20個百分點。

  這些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在大慶人眼裡卻是那樣有血有肉,那是他們走向國際市場的舞臺。『歷史發展到今天,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擎起的,既有大慶昨日的輝煌,更有今天的責任和明天的希望。我們只能向前,不能後退。』王玉普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大慶石油人的心聲。

  科技,使大慶放開腳步,邁向國際石油市場。科技,使大慶這個石油巨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如虎添翼。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