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文化鄉裡播火人 追記愛輝區四嘉子鄉原文化站站長曹文明
2006-07-09 15:05: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夏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9日電 日前,愛輝區四嘉子鄉大烏斯力村俱樂部內,剛剛謝幕的文化大院演員們向原文化站站長曹文明深情地道白:『曹老師,我們又有新樂器了,你看見了嗎?曹老師,我們又舉行文藝匯演了,你聽見了嗎?』

  然而,長眠在九泉之下的曹老師永遠也聽不見,他離開這片熱土已20個月了。

  而鄉親們卻分明感到他沒有走,他修好的樂器還在鳴奏著,他創作的歌曲還在傳唱著,他編導的節目還在上演著……

  (一)

  四嘉子鄉距市區8公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家庭聯產承包制的落實,農機具的普及,農民生活大為改觀,農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多。農閑時,一些農民聚在一起侃大山,喝大酒,砌『長城』,玩紙牌,封建迷信有所抬頭。

  當時,鄉文化站站長曹文明坐不住了,衡量農村富裕的標准,不僅僅是修幾條路,建幾座房,而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准,一定要把農民從酒桌、牌桌上拉下來。

  他走村串戶,了解到農民熱切期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如何搞,錢從哪裡來,節目如何排練,演員誰來培訓,服裝、道具誰解決?

  一個個難題,如同大山橫亙他面前。曹文明沒有氣餒,他先從培訓文藝骨乾入手,在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先後辦了音樂班、舞蹈班、美術班、樂器班,培養了180多名文藝骨乾。

  雖說鄉村文藝匯演每年舉辦幾次,但農民們覺得不解渴。

  1998年,曹文明在卡倫山村,發現幾個村民聚在一起吹彈拉唱,自娛自樂,他靈機一動,能否組建個農民樂隊?

  他的想法贏得一片贊同聲。經多方努力,四嘉子鄉第一支農民樂隊閃亮登場,悠揚的樂曲奏響在金色田野上,樂隊到各村巡演,許多年青人成了追星一族。

  2000年,全鄉6個村均成立了文化大院,大院各具特色,卡倫山以銅管樂隊取勝,大烏斯力以歌舞見長,小烏斯力以滿族秧歌為主,五道溝以快板、小品先聲奪人。

  2000年,四嘉子鄉一躍成為全省先進文化鄉。

  (二)

  文化大院演出活動頻繁,匯演、巡演、義演,農民自辦文化,然而,面臨經費不足、場地緊張、樂器短缺、人員藝術功底薄、缺少農村題材的文化產品五大難題。

  曹文明與各級領導協商,多方爭取資金。

  場地緊張,天氣轉暖,他們就在露天演出,天當幕、地為臺,天氣轉涼,他們就化整為零,在農家的炕頭、學校校捨演出。

  沒有樂器,曹文明四處化緣。他聽說愛輝區文化館淘汰一批樂器,他樂顛顛全抱了回來,經他一番『手術』,樂器舊貌換新顏。

  (三)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的開展。

  文化大院盡情謳歌改革開放的成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贊美農村新人新事,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三個代表好》、《這樣的社會主義誰不誇》、《文化大院就是好》等曲藝節目,內容健康、催人奮進。

  小烏斯力、卡倫山村乾部介紹:文化大院火了,賭博、酗酒的少了,社會治安好了。

  文化活動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如今,全鄉5個村都是文明村,其中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2個,區級文明村2個。

  (四)

  2001年,小烏斯力村的滿族秧歌進城打擂,與江畔秧歌隊同場競技,夜幕下的黑龍江公園人頭攢動,兩支秧歌勁旅各展風采,一時間,掌聲如潮。

  『幕後』的曹文明大汗淋漓,心區疼痛,頭暈目眩。人們哪裡知道,把歡樂帶給人們的曹老師,此時正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他身患高血壓、小腸疝氣、冠心病已多年。

  人們發現他有個『怪癖』,無論多累,很少坐沙發,因他小腸疝氣,每每腹部下墜,疼痛難忍,他就自制3個鋼帶,卡在腰部,久而久之,腹部被磨得血肉模糊,去世時,人們纔發現,他腹部患處已呈黑紫色。

  曹文明患高血壓,有次頭痛難忍,去衛生所一查:高壓220,醫生瞋怒道:你不要命了,趕緊臥床休息。

  為了創作,他常常熬夜,有時頭痛發作,他就靠去痛片止痛,最初,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最後,發展到每天吃三四次,每次二三片,嚴重超量。

  他深知,過量服藥,對身體有害無益,可為了心愛的文化事業,他寧願透支生命。

  (五)

  2001年5月,他退休回家。有人半開玩笑地說:曹老師,這回你該發大財了。曹文明畢業於黑河師范藝術班,他創作的國畫《李時珍》、《山水》分別被編入《跨世紀著名書畫家經典》、《中國現代藝術人纔大集》。他會攝像、攝影、喜歡吹拉彈唱,擅長美術裝潢,他退休後,愛輝、北安、嫩江等地文化企業與他聯系,請他『出山』,月薪千元左右。

  曹老師妻子沒工作,兩個孩子均待業,錢,對這個家庭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這時,長遼山文化大院捎來一封信:曹老師,文化大院離不開你,你走了,誰給我們輔導?

  曹文明看了為之動容,他說:哪也不去了,把餘生獻給文化大院了。

  他退休不離崗,工資未漲,車費卻不少,他因多病,下村輔導必乘車,車費自掏腰包。

  退休不久,他冠心病復發,臥床40天,病體未愈,他就張羅著籌辦慶祝建黨80周年文藝匯演。妻子急了,將之『軟禁』,曹文明長吁短嘆,茶飯不思,無奈,妻子只好放行。

  曹文明和鄉黨委辦一連忙乎了20多天,他奔波於各『大院』,又是組織者,編導,又是樂手。

  匯演盛況空前,臨時劇場被擠得水泄不通,連窗外都站滿了人,原定演4個小時,可一連演了8個小時,盡管觀眾餓著肚子,但無一離場,謝幕後,仍餘興未盡。

  他退休3年,帶病組織了近百場農民匯演,文化大院唱響了金色田野,唱紅了周末大舞臺。

  (六)

  初夕之夜,闔家團圓,家人已記不清,他有多少個春節沒與家人團圓了。

  春節,是各大院演出的旺季,他奔波於各『大院』。在大烏斯力村輔導節目,突然雙腿發軟,虛汗不止。眾人忙將他扶到炕上,一會工夫,枕頭都被他的汗水濕透了。

  有人勸他,何必這麼玩命,歇歇吧,他動情地說:正因為我有病,纔要抓緊……

  2004年5月,愛輝區舉辦首屆農民匯演,曹文明更忙了。

  5月23日,他發病的前3天,他一大早就爬起來學寫樂譜,5點多,五道溝村村民關斌忠來電話,提醒他說:『今天,是你56歲生日,我打了江魚,一會過去。』

  曹文明吃力地『哦』了一聲,對方聽出他聲音異樣,忙問:『怎麼了?』他說:『頭有點疼,太忙,過生日,免了吧!』

  當天,各村演員集中排練,曹文明發現器樂合奏《金蛇狂舞》略有不足,他連聽幾遍,決定加個鼓手。新鼓手從未摸過鼓槌,曹文明手把手地教,一上午鼓手出徒了。

  中午,他們匆匆扒拉一口飯,便在曹老師『再來一遍』的催促聲中開練。

  25日,曹文明中午仍未回家,妻子不放心,抱著外孫來看老曹,孩子舞紮著小手撲向外公,曹文明揮揮手,太忙了,快回去。

  下午,排練器樂合奏《喜洋洋》,吹嗩吶的黨員缺席,曹文明『替補』,吹著吹著,他面如紅紙,青筋畢露,可他仍一遍遍地重復:再來一遍……

  幾小時後,他腦乾出血,此時,距匯演僅有8小時。

  (七)

  5月26日,愛輝區首屆農民匯演拉開序幕,當報幕員噙著熱淚,用顫抖的聲音公布了這個不幸的消息,一曲《精忠報國》催人淚下。

  四嘉子鄉演員眼含熱淚,相互叮囑:好好演,曹老師在看著我們。臺上,他們強忍悲痛,且歌且舞,幕後,他們熱淚橫流。

  此時,曹文明已陷入昏迷中,他給世人最後一句話:『稿子在兜裡,再來(練)一遍。』

  『曹老師,我們獲獎了,在首屆愛輝區農民文藝匯演中,設5個一等獎,四嘉子鄉連奪三個。』

  曹老師的愛人哭乾了眼淚,結婚30年,丈夫許諾,待生活好了,領她去哈爾濱旅游,讓她坐一次火車。如今,她與愛人陰陽兩隔。

  曹文明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留下豪言壯語,他用信念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去年9月,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做出向曹文明同志學習的決定。

  一個學習曹文明的熱潮在龍江大地蓬勃展開。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