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7月11日電 記者采訪手記:珍寶島和英雄樹
黑龍江晨報記者 朱艷
珍寶島,烏蘇裡江上一塊不足一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卻因1969年那場著名的『珍寶島事件』而聞名世界。
7月8日,登上軍艇,渡過烏蘇裡江,我們到達了珍寶島,走進了這個我無數次從書本上讀到過的地方,可謂得償夙願。
上得島來,進了大門,走過林蔭道,下了『金水橋』,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英雄樹』。凡上島的人,無一例外地要到島上的『英雄樹』下憑吊英雄。因為正如不到天安門便不算到過北京一樣,到珍寶島上不看『英雄樹』,便算不得真正到過珍寶島。
這是一棵極為普通的山榆樹,樹冠茂密,枝乾粗壯,盤根錯節,虯勁地紮根於島上的泥土中。走上前去,看著斑駁的老樹皮,便能感受到它的滄桑。而這種滄桑並不僅僅來源於歲月的流逝,雨雪風霜的侵蝕,更多的則是戰爭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跡。
那一年,年僅25歲的戰士楊林,就在這棵樹下,操縱『82無後坐力炮』,與入侵者的一門火炮同時互相瞄准,又幾乎同時開炮,與敵方同歸於盡。人們為了紀念英雄,把這棵樹起名叫『英雄樹』。
硝煙殆盡。而今,小山榆樹已長得粗壯高大,但依稀可見當年炮彈留下的嵌痕。『英雄樹』像一座無字的紀念碑矗立在珍寶島。
而今天,島上的官兵不僅接過了先烈手中的鋼槍,也接過了光榮的革命傳統。這裡每年春天漲水時,大水席卷全島,沒過圍牆淹到營房的二樓,戰士們就撤到三樓,在一片汪洋中堅守崗位。
在島上近1個小時的時間,我們采訪小組人人都遭遇了蚊子鋪天蓋地的襲擊,弄得狼狽不堪,最少的也被咬了10多個包。就在我們叫苦不迭之際,我看見,在大門外挺拔站立的一個值勤戰士的胳臂上,全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好幾層的紅疙瘩。營長說,戰士身上被蚊子咬上上百個包並不稀奇,這在珍寶島是最小的困難。
我知道,歷史會隨時間流逝,英雄精神卻永遠長存。
7月9日於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