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2 守衛珍寶島的戰士清晨將五星紅旗昇起
東北網7月11日電 在我國東北邊陲,完達山東麓,虎林縣境內鑲嵌著一顆馳名中外的璀璨明珠——珍寶島。登高遠望,烏蘇裡江像一條銀色的飄帶,穿行於群山林海之間。珍寶島就像一個鑲嵌在青山、碧水間的金元寶,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珍寶島哨所就是守衛著這個金元寶的忠誠『衛士』。
8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記者來到了珍寶島哨所,一個花園式的營房映入眼簾。二營營長賈曉濱興奮地說,如今的珍寶島哨所與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代哨所濃縮歷史
一踏上小島,印在一堵屏風牆上的五個金光大字:『中國珍寶島』首先映入眼簾。走進院內,一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閣樓展現在眼前。賈曉濱介紹說,這已是哨所的第五代營房。如今的小島已是『花園化』、『賓館化』、『別墅化』。然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守島官兵住的是『帳篷』、『地窨』和『高腳屋』。為了紀念珍寶島哨所的變遷,哨所至今還保留著飽經歲月風霜洗禮的歷代營房。
第一代營房建造於1968年8月,為平頂石質結構,面積僅有20平方米。營房分為左右兩門,兩門上分別留有一副白底紅字的對聯。左門處的對聯為『以哨所為家、以艱苦為榮』,橫批為『永保邊疆』。右門處的對聯為『身居珍寶島、胸懷五大洲』,橫批為極具時代特征的『解放全球』。
緊鄰第一代營房的就是於1975年7月建造的珍寶島第二代營房。這是一座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的圓形碉堡式營房,面積為26平方米,分上下兩層。這座營房頂部刻有『中國領土不容侵犯』八個紅色大字,並架有一口接收無線訊號的『大鍋』。
珍寶島的第三代營房已無緣相見。因為在第三代營房基礎上,第四代營房已於2000年8月取而代之。這是一座石頭基礎的兩層磚結構小樓。
緊鄰第四代營房的坡下是珍寶島上的第五代營房。這是一處磚石結構的三層小樓。30餘年間,珍寶島上五代營房的變遷都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特點。
江畔已成旅游勝地
珍寶島作為邊境線上的一個敏感島嶼,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軍事封閉狀態。隨著中俄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和國家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珍寶島已成為中外游客十分關注和向往的旅游觀光熱點。珍寶島雖然至今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但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數萬名游客慕名前來旅游參觀。他們在欣賞小島秀美景色的同時,對守島官兵戍邊衛國的情懷也發出嘖嘖贊嘆。
一些當年守島的老兵們,攜妻帶子來到島上,回憶當年戍邊的艱苦歲月,感悟今天寶島發生的巨大變化,教誨子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珍寶島已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