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電 多年來,在生活報和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呼吁和倡導下,數千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目前,接受過資助的貧困學生在大學裡的學習、生活情況怎麼樣?在『希望工程圓大學夢行動暨生活報第四屆「關注寒門英纔」活動』啟動之際,生活報對這些學生進行了回訪。
宋元日:上大學後仍刻苦學習
畢業於哈市朝鮮族第一中學的宋元日去年以662分(文科)的好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俄語系,宋元日家境貧寒,母親患有心髒病不能乾重活,父親每天靠送水來維持家用。在本報報道了宋元日在逆境中求學的經歷後,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宋元日實現了上北大的夢想。
宋元日目前在北京的學習、生活情況怎麼樣?11日,記者電話采訪了他。宋元日對記者說,他每天堅持學習到凌晨兩三點鍾,7點多鍾起床。白天的時間他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還參加了俄羅斯語言文化協會和朝鮮族社團,在社團裡他負責宣傳工作。
讀高中時的宋元日就非常節儉,他的演算紙都是正反面使用,而且每張紙都寫得密密麻麻的,每次演算都先用鉛筆寫一遍,再用橡皮擦掉,最後再用鋼筆寫一遍。如今在北大他還繼續保持著這種艱苦朴素的作風。現在精通英語、俄語、朝鮮語和日語的宋元日對記者說,他平時有空的時候會去當家教或者當翻譯,賺一些錢貼補自己的生活。
杜俊:渴望到農村支教
目前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讀大二的杜俊為了上大學經歷了許多周折。
杜俊四歲多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父親去世後,母親就離開了家,從此沒有了音訊。杜俊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於家裡生活困難,杜俊高中時就獲得了助學金。當他收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的錄取通知書時,他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他是老家為數不多考上大學的,但當他看到年邁的爺爺和奶奶時,又感到內疚……正當杜俊在上大學與放棄之間猶豫時,他獲得了來自我省企業3000元的資助。
當家教賺錢貼補自己的生活,到圖書館看書開闊視野,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鍛煉自己等等都是杜俊正在努力做的事情。杜俊說,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所以學校只要有到鄉下去支教的活動他都會積極報名,現在他正在積極爭取名額,准備到農村小學去教書。
梁寶龍:同時給四名學生當家教
家住七臺河的梁寶龍在2004年以629分的好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安全專業,梁寶龍告訴記者,雖然他求學的路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平坦,但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梁寶龍告訴記者,父親在他6歲時就去世了,母親靠到礦井上運煤供他和弟弟上學。2004年,他和弟弟同時考上了大學,他考上了哈工大,弟弟考上了浙江大學,一時間學費難壞了他們一家三口。他和弟弟靠社會資助進入大學,為了能順利讀完大學,梁寶龍說,他現在擔任4名學生的家教,還為學校打掃教室。
梁寶龍說:『說實在的,我感到自己很幸運,有人幫助自己圓了大學夢。我現在是學院04級第二黨支部的宣傳委員,希望能為同學們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