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鑒定後認定民間百件收藏『珍寶』九成是贗品
2006-07-17 10:14:2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7日電 15日,我國著名文博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葉佩蘭、許忠陵來哈為市民鑒寶,吸引了哈爾濱市眾多收藏愛好者攜『寶』前來。此前,哈爾濱市專家已對近千件收藏品進行了初步海選,並甄別出100餘件請北京專家做最後『裁決』。兩位北京專家經過一天時間的仔細鑒定,認定哈爾濱市市民提交的這100餘件藏品中有九成是贗品。

  近兩年,哈爾濱市藝術品市場全線飄紅,藏家、賣家、尋寶、鑒寶空前火爆。哈爾濱市民間對藝術品的投資,怎樣纔能規避風險,進行理性選擇?

  100餘件藏品中『老東西』很少

  15日上午9時,黑龍江銀通拍賣有限責任公司內擠滿了來自哈爾濱市的收藏愛好者,他們翹首期待著著名古陶瓷鑒定家葉佩蘭和著名書畫鑒定家許忠陵來揭開他們手中『珍寶』的『廬山真面目』。

  葉佩蘭和許忠陵對符合某個年代特征並真正出自那個年代的真品,都愛用『老東西』這個詞來品評。在瓷器類藏品中,他們認定為『老東西』的僅有遼瓷皮囊壺、民國紅雕水盂、晚清民間青花獅耳香爐、明末青花權秤砣、晚清粉彩人物四方瓶、清中期醬釉小罐、民國筆筒等幾件。在書畫類藏品中,僅有一件是清朝的『老東西』,但這個『老東西』也是清代人仿前朝著名畫家畫作。

  在鑒定現場,有兩位藏家堅持說自己的藏品是真品。其中一位藏家稱親自在故宮博物院見到過和自己手中這件藏品一模一樣的實物,另一位收藏家拿出了某國家級博物館用現代科技『DX-95X熒光能譜儀』檢測的瓷器檢測報告。但經過專家仔細鑒定,肯定他們的藏品均為贗品。還有一位藏友拿出花1800元買的文徵明《江南春圖》信心百倍地要求鑒別其是真品。專家聽了笑著說:『別說1800元,這麼長的畫卷如果是真品三四萬元也下不來。』經鑒定確為贗品。

  『這次鑒寶雖然也有近10件真品,但其中稱得上「寶」的卻很少。』葉佩蘭、許忠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樣的鑒定結果,也印證了省內一些權威鑒寶專家此前的預言:哈爾濱民間出現頂尖級藏品的可能性不大。

  藝術品收藏成為投資新渠道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地區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藝術品市場就有可能啟動。隨著哈爾濱市經濟發展,部分市民的投資渠道轉向藝術品收藏。

  追溯起來,2005年秋季在哈舉辦的東北三省藝術品拍賣會首次掀開了哈爾濱市藝術品投資的『蓋頭』。當時,哈市一市民收藏的《元代盛懋山水長卷》以1200萬元的天價成交;在上周日剛剛結束的哈爾濱之夏藝術品拍賣會上,300餘件藝術品成功交易,總成交額達400餘萬元……這些,都證明了哈爾濱藝術品投資市場大有潛力可挖。

  據省拍賣行業協會統計:目前,哈市約有近10萬人關注和收藏藝術品,哈爾濱市的藝術品投資額度年增長10%—20%。2005年以來,哈爾濱市藝術品市場的買方群體不斷擴大,幾乎是10年前的3倍。

  淘寶前要先練就火眼金睛

  目前,和全國各地一樣,哈爾濱市收藏者和投資者處於一個贗品充斥的市場中,最大的風險就是用真品價格買到贗品。葉佩蘭和許忠陵等專家建議,收藏者要提高自己的藝術品識別能力,淘寶投資前要先練就火眼金睛。

  哈爾濱市很多藝術品投資者曾是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成功者,他們試圖通過同樣的方式在藝術品市場獲利———炒作。這些投資者進入藝術品市場,並不是基於對藝術品的需要或對藝術品未來價值的預期,而是希望能在上漲的藝術品市場中迅速獲利。除了充裕的資金外,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心理准備。據專家介紹,這類資金盲目進入藝術品市場之後,會被一些有准備的業內人士牽引,用高價購買贗品或價值不高的藝術品,可能最終會蒙受巨大損失。

  由一名收藏愛好者繼續深造後成為黑龍江省知名文博鑒定專家的省銀通拍賣公司瓷器部經理陳學力,以親身經驗提醒收藏愛好者:不斷的積累和學習是投資的第一要務。陳學力每個月都要到省內外的各大博物館、考古挖掘現場、考古所及拍賣會進行考察學習,牢記每個時代器物的特征。

  省、內外專家們通過親身經歷總結認為,藝術品投資要走好『三步曲』:一是讀懂並積累收藏史,不要相信道聽途說;二是收集標本資料,包括殘次品和瓷片,這是為了買完好品而做的練習;三是有好的藏友圈。正如《福布斯》雜志所說:藝術品收藏需要智慧。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