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狀
遍布城市每個角落
在哈爾濱市香坊區的一個建築工地上,農民工孟常海將緊緊抱在懷裡的一摞磚頭從一邊搬到了另一邊,大滴的汗珠順著頭上的運動帽淌了下來。『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這兒是以天數計算工錢的,除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外我們都必須乾活。我就這樣一次抱著12塊磚頭從這頭搬到那頭,一天裡搬的磚頭、走的趟數數也數不清。』與記者說話時,孟常海的身體仍沈重地向前挪動著,沙地裡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足跡。
提到這個嚴重透支體力的活兒,把頭深藏在帽子後的孟常海頓了頓說,剛開始做搬運工的時候,年齡小不能堅持,每天回到住處,腰酸背痛,兩個膀子腫得像蘿卜一樣。但這活兒容易賺到錢,所以一咬牙就堅持下來了。後來漸漸地就習慣了。目前,哈爾濱市建築工地上大約有10萬工人,幾乎都是像孟常海這樣的農民工。
在哈市道裡區顧鄉一間破舊的磚房裡,住著來自安徽的孫權一家三口。每天清晨不到5時,孫權就踩著那輛鏽跡斑駁的三輪車,開始了一天的『收廢品』生活,他那夾雜著鄉音的吆喝聲也開始回蕩在哈市的大街小巷。孫權的妻子除了在家照顧3歲的兒子外,還接了一些彈棉花和手工織補的活兒。每個月不足千元的收入辛苦地支橕著這個背井離鄉來哈市打工的三口之家。
今年22歲的李影一身休閑打扮,雖不新潮卻和普通的城市女孩沒有什麼區別。來自延壽縣的她現在是哈市某超市的促銷員,月薪400元加提成。她說自己住在城裡的一個親戚家,食宿可以不花錢。從1998年高中畢業後來哈市尋找發展機會到現在,李影乾了很多工作:做過酒店服務生,與人合伙賣過服裝,有段時間甚至還報名參加了一個電腦輔導班。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成為一個『城裡人』。李影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城市生活。『每年春節回去,家裡可冷了,還得燒煤,很多地方都不習慣。』盡管作為一名『城裡人』的基礎『還不牢固』,但李影表示以後再也不回農村了,她身邊的農民工有著和她一樣的想法。
在哈市道外區紅旗小區附近的一個自由市場,來自阿城市的車峰一邊快樂地吆喝著他的『發面大餅』,一邊對記者說,中學畢業後他就出來打工,從1999年到現在,他從廣州、深圳輾轉回到了哈爾濱。『在城市裡感覺自己就是一塊乾海綿,拼命地吸水。』他開朗、健談,『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開著自己的車帶著奶奶在大都市兜風。』在打工者中,『車峰們』是很活躍的一群,他們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作用
城市企業重要力量
據哈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民工不僅在第三產業中佔據著絕對比例上的大多數,在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私營企業的技術崗位上,也不乏農民工的身影。
在哈軸集團一車間內,身著一套藍色工作服的楊乙生正站在機器前,熟練地操作著。中午休息時間,楊乙生一邊吃飯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這名從齊齊哈爾市來到哈市的打工仔,在城市拼搏的5年裡,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努力和辛苦。白天在小工廠做工,晚上上夜校學習先進技術,在一個月僅有的一天休息日裡,他還不辭勞苦地托人到大工廠跟著高級技師實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楊乙生以精湛的技藝和過硬的專業本領,成為哈軸集團一名正式工人。楊乙生感嘆道,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享受國家待遇、名副其實的產業工人了。今後,他還要更加努力,爭取成為技術工人中的佼佼者。說到這裡,楊乙生的眼裡閃現出一絲興奮的光芒。
據了解,像楊乙生這樣的農民工在國有大型企業中所佔比例不是很多,但一些企業已經打破原來僅從技校或高等院校招收人纔的模式,逐漸變為不拘一格『招賢納士』,將技術成熟或具有管理能力的農民工吸納到企業中來。
四年前,農民工金則林從南方老家背井離鄉來到哈爾濱,成為盛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分廠的一名普通木工。他在生產第一線上刻苦鑽研專業技術,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原材料。金則林還利用業餘時間系統地學習管理知識,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集團副總。
『企業現有職工2000餘人,其中1600名職工是來自省內外的農民工。集團90%的管理人員都是農民工。』盛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麗向記者介紹說。該公司董事長楊孝義說,企業的一磚一瓦都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企業職工勞動創造的。
孫國明和魯文東分別是從賓縣和東方紅農場來哈市打工的農民工。他們與公司創始人一起,歷盡10多年的風風雨雨,將一個只有7名員工的鉚焊廠,逐漸發展到今天擁有7個分廠、5年利稅2億元以上的全國知名企業——哈爾濱飛雲實業有限公司。如今,他倆分別是公司副總經理和銷售部經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進城10多年的農民工,現在已成了企業的中層乾部——名副其實的『白領』。他們在城裡建功立業、娶妻生子,和所有當地居民一樣,到市中心繁華的商業區逛街、購物、休閑娛樂,但其身份還是農民。這些『白領』農民工說,『我們永遠也不會回到農村了,家鄉的地已經不知道誰在種。我們相信自己這一代一定能改變農民的身份!』
◆影響
市民生活不可或缺
經營一家礦泉水服務站的劉先生,今年春節卻當了一回送水工。除夕當天,送水工辭職回家。劉先生四處打探都沒有短工可僱,又不能向用戶爽約,只好親自上陣,當起了送水工。
張小姐節日期間和家人到一家高檔酒店就餐,剛進門就聽到了服務員的道歉:員工多已回家過年,因人手短缺,需一人服務三個房間,不周之處請多見諒。短短幾天之內,張小姐便遭遇了多次類似情況。
據了解,2004年以來,隨著國家在部分領域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解決力度的增強,農民工返鄉時間不但提前,返鄉人數也比以往有所增加。種種跡象表明,今年起全國范圍出現的『家政荒』、『保姆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突出。根據哈市婦聯統計,春節期間哈市家政、保潔人員缺口達110萬人。
◆趨勢
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據哈市總工會統計,截至目前,哈市城鎮職工總數接近90萬人,而在哈市務工的農民工已達89萬。哈市總工會農民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嚴大力告訴記者,有些行業,如建築、建材、采掘、紡織、服裝、玩具等行業,第一線職工80%以上是農民工。哈市各大超市的服務人員,農民工佔70%以上。
哈市統計局綜合處有關負責人分析,哈市城鎮職工人數還在不斷下降,並呈現『一增兩減』的態勢:即國有單位和集體單位人數減少,股份合作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單位從業人數增加。有些改組、改制的企業把有城鎮戶籍的職工精簡了,因工作需要,會另找農民工替補。改制企業不僅『減員增效』,而且『換員增效』。再加上我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等因素,扔下鋤頭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肯定會越來越多,農民工隊伍還在繼續擴大。
◆定位
產業工人組成部分
國務院在《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乾政策的意見》中首次作出重要判斷:『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省社會科學院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陳靜說,經過20多年市場經濟的磨練,目前農民工已經基本具備了工人階級的基本特征:以交換自己的勞動力取得工資收入,與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具有高度的組織性。但是,多數農民工仍與農民、農村和土地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還難以擺脫農民的特性。
哈爾濱市總工會副主席李勇說,農民工是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勢群體。只有通過政府部門、城市市民和農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纔能使農民工更好地與城市市民一起為城市的繁榮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