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 在大慶油田采訪的日子,總被一種精神力量鼓舞和感動著。在緊張忙碌的生產建設一線,最先看到的是榮譽室,最先看到的是那些把榮譽視為生命般寶貴的乾部員工。
基層,是傳承大慶精神的沃土,是油田企業發展的基石。走過40餘載輝煌歷程的大慶油田堅持用基層黨的建設鑄塑魂魄,讓油田人始終保持著昂揚的斗志和崇高的價值追求。
精神引領
進入新的千年,大慶油田公司重組改制,開啟了『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夢想。新形勢、新任務給油田公司黨委提出了新課題:公司制企業黨支部『抓什麼』、『怎麼抓』。
一系列調查研究和學習宣傳活動在油田上下開始了。公司工會開展三次大規模員工思想狀況調查,就職工反映出來的13類問題進行了協調解決;公司黨委組織部深入100個基層隊,全面了解黨建、生產經營和隊伍建設情況;『四個不一樣』管理理念現場會、『解放思想、謀劃發展』主題活動和基層黨建交流會也相繼召開……
隨之,一套以《基層建設指導意見》為核心的工作制度出臺,明確了基層建設『六好』標准和分步達標規劃,新時期公司基層建設的方向更加清晰、規劃措施更為有力。
制度領航,基層支部奮勇爭先,乾部隊伍朝氣蓬勃。
『把艱苦奮斗作為員工的精神風向標。』107修井隊黨支部通過傳統教育、管理促動、典型引導、傳幫帶等途徑,引導員工將艱苦奮斗精神根植於心,並成為一種追求、一種習慣。
一次施工中,員工到井上回收舊泥漿。由於泥漿過稠,罐車發生卡泵現象,抽不動。沒有攪拌設備,施工不等人,怎麼辦?在隊長帶領下,大家紛紛跳入半人深的泥漿池。冰冷而富含鹼性的泥漿凍得人瑟瑟發抖,將皮膚侵蝕得痛癢難忍,但大家沒有一個退縮。
在修井隊施工現場,修井隊黨支部書記黃志虎說:『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錘煉敢打硬拼的作風,把107人鑄成了鋼鐵之軀,這是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利劍。』
旗幟帶動
支部就是一個個堅強的堡壘,黨員就是隊伍中一面面鮮紅的旗幟,急難險重的時刻,經常看見一個個堅定的身影衝在隊伍前列。走訪大慶油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那種敢爭一流、拼搏奉獻的精神,強烈地震撼著記者的心靈。
如今的大慶,雖已不是當年『人拉肩扛搬鑽機』、『臉盆端水保開鑽』的時代,但冬天惡劣的環境卻無法改變,直到今天,冬天作業的鑽井工人依然要在工作裝裡穿上棉褲,裡面穿上毛褲,再裡面穿上絨褲和保暖褲。有時鑽井噴下來的泥漿會不停地澆在手扶剎把的工人身上,可是崗位要求他們一動不動地站立,以保持鑽井的穩定。一個叫馬軍的鑽井隊長,曾經有一次從工作臺上下來,全身被冰包裹了起來,是工友們為他刨開工裝纔將他拉了出來,他的衣服竟然可以站立在雪地上。
從昔日的『老五面紅旗』,到最近湧現出的『新五面紅旗』,大慶油田各級黨組織始終強化榜樣力量,推行典型帶動,有了這種力量、這種帶動,大慶油田纔一直無往不勝、勇立潮頭。
被譽為『矢志不渝的勘探兵』的姜傳金是『新五面紅旗』之一。他曾積勞成疾,摔倒在辦公室,被診斷為尿毒癥晚期,做了腎移植手術。但他沒有被病魔嚇倒,以更大的熱情和毅力又投入了工作。在『火山岩儲層預測技術研究及應用』中,他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儲層逐步預測方法,攻克了火山岩厚度預測難、火山岩儲層相帶地震表征難、火山岩物性特征定量描述難等三大世界性難題。用他發明的方法找到了徐家圍子中部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至少節約勘探投資1.5億元,創造了我國天然氣勘探史上的奇跡。
讓紅旗飄得更紅,就必須發揚吃苦耐勞精神,打造一流團隊。海拉爾錄井隊工作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黨支部開展了『黨員六個衝在前』、『黨員形象在崗位閃光』等活動,引領隊伍戰勝艱險、爭創一流。2004年正月初四,為搶勘探任務,當人們還沈浸在節日歡樂中的時候,隊乾部就帶領隊員出發了。途中,突遇『白毛風』,狂風卷著雪花一樣的沙粒,在毫無遮攔的草原上橫行,能見度不超過一米。車被吹得搖晃難行,人也隨時被吹散。隊乾部把大家的手緊緊拉在一起,形成堅固的人牆。風雪過去,車結結實實陷在雪裡,他們全力挖開齊腰深的雪,推著車子走出險境。雪後的草原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見路,隊乾部前面帶路,領著車輛一步步前進,腳凍壞了,仍一瘸一拐地走在最前面。200多公裡的路,36小時的艱苦跋涉,他們與死神擦肩而過,終於及時趕到了井場。
愛心送暖
敖古拉采油隊地處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這裡是有名的大慶西風口,黃沙起時,遮天蔽日,吹得眼睛乾澀、皮膚皸裂。長年在這裡工作的女工不僅要克服風沙的侵害,還要忍受別離親人的痛苦,很多人起早貪黑上班,想見孩子一面都挺難。體貼女工苦楚的采油隊黨支部千方百計地改善衣食住行條件,還闢建活動室,組織黨員布置了『親情牆』,將每個家庭的集體合影懸掛上牆,舉行工藝品制作比賽,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
多彩的生活,舒解了職工對家的思念,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並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
呼倫貝爾分公司蘇131作業區一聯合站黨支部班子成員都有一個『交流本』,員工思想上有了疙瘩,工作上有了想法,都要記在交流本上。班子成員每月碰面,本子集中一次,對員工提出的問題、反映的情況,一一作出答復。有位班子成員聽職工反映:『我們在前線不怕苦和累,就怕孤獨。』聯合站馬上爭取上級支持,建起了集圖書、棋牌、健身器材於一體的文體活動室。為解決職工看病問題,黨支部建立了醫藥箱,並且與離駐地最近的醫院取得聯系,為聯合站員工開闢了就醫綠色通道。今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黨支部書記高軍甲到員工宿捨查寢,發現職工小劉在床上打滾,頭熱得燙手,他立即開車100多公裡把小劉送往醫院,使他的急性闌尾炎得到了救治。
『生活改善在基層,文化活動在基層,人文關懷在基層、硬件條件在基層。』大慶油田基層支部從細微處入手,積極為一線員工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現在,油田公司絕大部分廠隊都有餐飲伙食標准,看病打針有去處,健身娛樂有場地。采訪中,談起第一次在井隊過生日的經歷,一聯合站從部隊轉業的新員工楊秋燕仍難抑激動:『生日那天晚上,我正在宿捨想家,同事把我請到了文體活動室,當《祝你生日快樂》的樂曲響起時,我高興地哭了。我覺得,聯合站就是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