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水環境恢復困局待解--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傑
2006-07-20 10:13: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電 題:水環境恢復困局待解--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傑

  『我國幾乎所有河流除源頭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日前,記者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水處理專家、哈工大張傑教授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說:『如果把河流恢復到上個世紀50年代風光秀麗、魚蝦成群的水平,光靠單元技術不行,應該搞「水環境恢復」。』

    『惡化了的水環境是可以恢復的。』

  水資源是有限的,水循環是有規律的,水也是很脆弱的。現在的狀況是,不是沒水就是髒水。『惡化了的水環境是可以恢復的。』張傑院士說,這是基於水的自然大循環。水在全球陸、海、空大循環中會得到淨化,能往復不斷地滿足地球萬物,森林、草原、盆地、湖泊、土壤、生命用水之需要,維護著全球的生態環境。水環境可以恢復,還基於水的可再生性。被污染了的水可以在運動中得以自淨。所以,污水通過處理和深度淨化可以達到河流、湖泊各種水體保持自淨能力的程度,從而上游都市的排水會成為下游城市的合格水源。在一個流域內人們可以多次重復地利用流域水資源。其實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是重復多次地利用一條河上的流水。

  在我國水環境日益惡化的今日,如何遏制惡化趨勢,重新建立起健康循環,恢復良好水環境,是當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性問題。

    潛在的危害需要從源頭治理

  以松花江流域的水環境為例,張傑指出,長期以來流域內城市的污水正在使水環境劣化:松花湖是吉林市、長春市等各中心城市的集中水源,近年來湖上輝發河、蛟河等流域十餘座城鎮以及湖區周邊旅游、農業面源污染,致使湖水污染趨勢明顯,N、P指標已到Ⅳ類甚或劣於Ⅳ類,高錳酸鉀指標為Ⅲ類;沿嫩江和松花江乾流各大中城市,如吉林、長春、齊齊哈爾、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污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和再生利用、沒有達到城市供水排水系統的健康循環,造成了上游城市污染下游城市、城市群間江水資源不能重復利用、水質污染困擾著江濱諸城的局面。

  松花江硝基苯事件是突發性的偶然現象,但平時松花江就受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污染,雖然量少,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但是潛在的危害,需要從源頭治理。治理松花江已經被列入國家環保總局『十一五』規劃,希望能根治。

    應盡快組成水環境科學與工程隊伍

  張傑呼吁:集中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專業和環境工程從事水污染防治專業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組成水環境科學與工程隊伍。放眼流域甚至全球專門從事水環境恢復理論與工程的技術研究;從事水健康循環系統工程的研究。從水環境角度來從事城市、農業、生態環境的供水、污水處理與再生事業,建立水的健康循環,恢復良好水環境。

  『我國城市水環境恢復的切入點是污水深度處理與利用。可以說在污水深度處理、超深度處理和有效利用方面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人類和地球的貢獻。』張傑說:『城市排水系統是促進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環,恢復水環境的生命線工程。它的任務早已超出了排除雨、污水,保護城市生活環境,防止公共水域污染的范疇。』

  張傑指出,目前,國內大連、深圳、北京、東北地區等地相繼進行的較為系統的水資源利用和水環境恢復的研究和實踐,是城市水系統健康循環理論雛形的初步應用,已經在通往社會用水健康循環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張傑建議,提高社會對水與人類關系的了解,培育珍貴水的意識,育成良好的水文化;在國土管理上,在城市總體規劃上要注入水循環概念;在每個流域內,都要將河流、流域及社會視為一體,統籌考慮水的循環利用規劃;在每個流域內要確保環境用水量,規范社會取水量,限制無度阻攔非洪徑流,維持豐富多樣的生態系,良好的水流空間和秀麗的兩岸風光;每個城鎮都要有完備的水循環系統,為此要努力做到節制用水,普及污水深度處理與有效利用,污水廠污泥回歸農田,控制城市與農田徑流污染。在這些方面每一點進步都是對地球環境與人類的貢獻。

  張傑說,思路有了,必須實踐,這就需要大量的投資。如果治理像呼蘭河那樣大小的流域就需要幾十億資金。日益關注水安全的今天,誰來為水環境恢復埋單?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