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北疆行:七裡沁哨所的故事
2006-07-23 06:25:23 來源:周軍 劉澤寧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你一定沒聽過狼和狗打群架的故事,也難以想象14封電報未能圓一位母親想見兒子最後一面的遺憾,而這一切都是曾經發生在七裡沁哨所的真實一幕……傍晚野狼來襲

  30年前的某個冬日,天剛擦黑,邊防某哨所寧靜的營院,突然被一陣激烈的狗的嘶咬和狂吠聲打破。

  『快來看呀!好多狗在打架!』新兵小王的一聲驚呼吸引了哨所官兵。只見營區內有十多條『狗』正在打群架。

  起初,官兵們在看熱鬧,可看著看著,大家覺著有點不大對勁,這多出來的5條『狗』怎麼這麼凶猛?連隊7條成年狗竟然半點上風沒佔上,還有落敗的跡象。

  忽然,老排長劉江發出一聲驚呼:『哎呀,那不是狗,是狼!』

  在劉排長的指揮下,大家操鐵鍬、拿鎬頭以防不測,同時取來了鐵臉盆、打擊樂器,一陣猛敲猛打,為連隊的狗加油助威。狗仗人勢,一點不假。有主人助威,狗越戰越勇,狼越戰越怯,漸漸不敵,被狗們攆出了營院,趕進了山林。事後發現,7條狗中有4條受了傷。

  這是發生在七裡沁哨所的真事。

  電報一個多月纔到

  七裡沁哨所因駐守七裡沁島而得名。七裡沁島是烏蘇裡江中游一個江中小島。它位於珍寶島東北、烏蘇裡江下游5公裡處,在珍寶島上舉目可及。七裡沁島和珍寶島被當地人並稱為『姊妹島』。

  然而,近在咫尺,兩島卻名聲有別。珍寶島名揚四海,成了人們旅游觀光點。七裡沁島地處荒遠,被當地人戲稱為『三不通島』(不通車、不通郵、不通電)。

  因交通不便,連隊的報刊書信靠團裡給養車捎送,每每報刊到官兵手中時,日報已成月報。哨所官兵常講起1981年的那個冬天,吉林籍戰士趙小明的母親病危,臨終前惟一的希望就是想見兒子一面,電報發了一封又一封,盼了一個月,也不見兒子的影兒。彌留之際,母親對家人說:『小明一定沒有收到家裡的電報,不然他一定會回來的。』母親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去世後的第5天,小明一下子接到家裡發來的14封電報。這事讓全連官兵難過好一陣子。

  艱苦奮斗哨所巨變

  昔日哨所雖然環境差,但連隊乾部們團結一心,不等不靠自己動手改變哨所的環境。哨所蓋起了磚房,道路變寬敞,煤油燈換成了長明電……

  一代代戍邊人的艱苦奮斗,哨所變美了。如今的哨所,有花壇、草坪,盛夏時節營院內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畫廊相映,給人以園林美的享受;精耕細作的菜園,整齊的豬捨和溫室,豐富了官兵盤中餐;圖書室、娛樂室、微機室樣樣齊全,戰士巡邏歸來隨時能洗上熱水澡,或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看報。官兵不但平時能看電視新聞,周末唱卡拉OK,看VCD,進行臺球、乒乓球等球類和棋類比賽,還能『網上衝浪』呢。官兵們笑稱:現在我們是住著『別墅』守邊防啦!

  經過苦練本領,七裡沁哨所捧回了『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大紅獎狀,抱回了『基層建設先進連』的錦旗。當連長、指導員從團裡歸來將錦旗高高舉起的時候,戰士們敲響了鑼鼓,點燃了爆竹,他們跳啊、唱啊,連眼淚都笑出來了。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