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電 在綏化采訪,記者的眼前時時看到日新月異的新綏化———剛建成的行政辦公中心,球類、短道速滑館,福利家園、歐亞達商貿園拔地而起,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文化中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美食城、熱電聯產等項目正在規劃中。綏化,正在向著打造我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方向努力。
據了解,僅今年,綏化市已啟動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項目就有21個,總投資5952萬元。
由於歷史原因,綏化基礎設施陳舊落後,城市功能不完善,被稱為『無核』或『多核』城市。綏化市委、市政府重新審視市情,認為綏化處於『哈爾濱一小時經濟圈』和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開發平臺上,南接省會,北接口岸,西接油田,東接林區,輻射周邊市縣,成為我省生產力由南向北推進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綏化又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畜牧業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有著獨特的地緣優勢。
經過深思熟慮,綏化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綏化打造成我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力爭用15年時間,把綏化初步建成生物產業快速崛起、傳統產業配套提昇、園區經濟形成規模效益的新興工業城市;市場網絡發達、物流設施完善、農產品及農業加工制成品集散能力較強的現代商貿城市;人居環境優良、特色文化鮮明、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綠色生態城市。並確立了以『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擴大經濟開發區』為主的『三區』發展框架。
在改善老城區方面,重點從治理功能混雜、容積過大、設施陳舊、交通擁擠等突出問題入手,對城市綜合整治齊抓共管,集中力量對市區內亂搭濫建、違章建築、沿街擺攤、店外經營、亂停亂放、亂設廣告和公交車野蠻駕駛、出租車違章運營等不良行為進行徹底治理,使老城區在依托城市、建設城市、服務城市、經營城市中發揮新的作用。
在新城區建設上則超前落實路、熱、水、氣、電及環衛、公交、公園、廣場等基礎投入措施。
經濟開發區以大項目為依托,重點發展生物化工、醫藥食品、機械電子、輕工紡織、新型建材、商貿物流產業,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企業,大幅度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走『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使開發區逐步成為新興工業聚集區、商貿物流示范區、現代農業樣板區和循環經濟先行區。
目前,綏化市以黨政辦公中心、西湖公園、商業文化廣場、綏化學院為代表的行政辦公區、休閑文化區、商業服務區、科技教育區框架已具雛形,隨著第一醫院、體育公園等新建、改擴建工程相繼竣工以及一個個新的住宅小區的落成,綏化正在邁向一個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