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寧縣見縫插綠三荒上造林:『一號工程』直擊水土流失
2006-07-23 14:25:2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於林波 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份之一東寧縣,如今仍播綠不止,在侵蝕溝治理和插柳護岸上狠下功夫。近年來,東寧縣把保護生態當做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機制上鼓勵社會力量植樹綠化,治理水土流失。今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萬多畝,其中退耕還林3756.4畝,侵蝕溝治理845.5畝,河灘地植樹1807畝。

  東寧鎮太平泉村是東寧縣水土流失重點治理村。在這裡,山洪肆虐時在林地間『撕開』十幾條大口子,最長的近千米。今春,太平泉村人對17條侵蝕溝進行了全面治理。在溝內修建數十道漿砌石壓谷坊和柳編谷坊,溝邊則插栽紫穗槐,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並舉,起到淤沙固土作用。村委會李主任說:『雖然眼下沒有大的水土流失,但如果現在不治理,幾十年後這個村就無地可種了。』

  政府要生態、農民要效益,東寧縣實行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政策。個人植樹造林,當年根據成活率由縣裡給辦林權證,承包期50年,同時提供每畝50元苗木款。一直沈寂的荒山、荒溝和荒灘一下熱了起來,老黑山鎮太平村將廢棄的河灘地由底價100元競價發包,最後竟漲到2.9萬元。

  截至今年春天,東寧縣已完成插柳護岸、河灘綠化面積3615畝,佔可綠化面積的85%,100餘條危害嚴重的侵蝕溝得到治理。

  山更青了,水更綠了,但東寧人並不滿足。縣長孫永先說:『在我們心目中,生態建設纔是「一號工程」。我們就是要打造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動物出入嬉戲的生態樂園。』

  如今,在東寧縣,多年不見的東北虎又現蹤跡,野豬、棕熊也有出沒,東寧人真切地從『一號工程』中嘗到了甜頭。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