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4日電日前,一場指紋采集的大規模行動正在哈爾濱市有序展開,從7月1日起,來自全市財政系統的87個采集小組近262人,分赴至全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對財政統發工資人員進行指紋采集工作。截至7月20日,短短20天時間內,已固定采集了572個單位共4.7萬人的指紋數據信息,佔應采集人數17%,並且將已采集的指紋信息存入計算機系統,建立了指紋檔案。
記者從哈爾濱市財政局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納入統發工資范圍的單位近3700個,涉及在職和離退休人員共27.9萬人。但據調查,在工資統發工作中,一些單位存在著人員調出、辭職、辭退、停薪等減人情況而不及時辦理工資變更手續『吃空餉』問題,有的人員長期不上班仍全額領取工資,有的擅自離崗經商辦企業或從事其他工作仍在原單位領取工資等。哈爾濱市財政局從2000年以來共清理出不屬於財政供養范圍的人員達3800多人。為此,哈爾濱市決定啟動指紋鑒別管理,分固定采集和移動采集兩種形式,對納入財政統發工資范圍內的在職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的指紋進行采集並存入計算機系統,以後每年定期對指紋進行重新采集,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對比和核查驗證,及時掌握統發工資人員調轉和增減等情況,從而從源頭上杜絕冒領工資等『吃空餉』問題。
據悉,財政統發工資人員日常領取工資時並不需要進行指紋鑒別,只是在定期的核查工作中進行指紋核對。指紋采集工作將於10月底前完成。指紋采集結束後,市財政局和市監察局還將向有關部門職工公布納入財政統發工資人員姓名、單位及舉報電話,鼓勵知情者舉報『減人瞞報』、『在編不在崗』等問題,對提供違法違紀線索、經查證屬實的舉報人,將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