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自負盈虧民主管理 杜爾伯特奶牛合作社探新路
2006-07-24 09:59: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4日電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白音諾勒鄉合發村村民李玉江家養了十幾頭奶牛,有5頭正在產奶期,可今年竟一畝青貯飼料都沒種。李玉江高興地告訴記者,因為他加入了奶牛合作社,不僅可以以優惠價買到青貯飼料,也不再為奶牛的配種、防疫操心了,而且集中機械榨乳等還享有補貼,參加合作社的5頭產奶牛不到半年就多賺了1300多元。

  成立第一家奶牛合作社

  李玉江參加的合作社叫百興奶牛專業養殖合作社,是杜爾伯特白音諾勒鄉合發村養牛大戶王忠臣、劉廣文、劉振禮等牽頭於去年11月組建的,是大慶市第一家奶牛合作社。

  據王忠臣介紹,合發村近年來奶牛養殖發展很快,成為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但隨著飼養規模的逐步擴大,分戶經營、單打獨斗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飼料搭配、分散配種、手工榨乳等都不盡合理,導致了飼養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引導扶持下,他們以股份制的形式組建了奶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優質奶牛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奶牛的繁育改良、飼料供應、疫病防治、集中機械榨乳、集中銷售鮮奶、統一核算等服務,實行民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民主管理。奶牛合作社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和監事會,起草並通過了《合作社社員管理制度》等若乾項規章制度。

  兩種方式入股:身份股和投資股

  合作社在運行機制上實行兩種方式入股。一種是身份股,以養奶牛戶為單位入股,每股50元,享受對股民優惠待遇的同時,參與年終盈餘的二次分紅;另一種為投資股,社員以每頭進站奶牛為單位入股,每股100元,實行盈利均沾、虧損均攤的市場化機制,參與年終投資股紅利分紅。百興奶牛專業養殖合作社以合發村半道屯農戶為主,目前有社員60名,奶牛存欄466頭,入社社員佔總農戶數的95%。

  縣、鄉兩級政府對合發村奶牛合作社這種畜牧產業化經營的形式十分支持,投入8萬元對合作社的奶站進行了翻修,同時協調伊利公司租賃了一臺榨乳器,鄉政府又投入3萬元安裝了取暖設備。奶牛合作社通過近半年的運行,奶質明顯提高,奶量同比增長了15%,飼養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在繁育上較以前每頭牛節省70元,在疫病防治上減少了20%的費用。機械榨乳提高了勞動效率,解放了勞動力。同時,合作社每購進1噸伊利飼料可享受補貼150元,向伊利公司交售1噸商品奶,伊利公司補貼150元,機械榨乳每噸奶可享受補助50元,奶牛合作社的每頭奶牛較以前可增收400元,合作社年利潤可達5萬元。

  合作社增多奶農受益

  杜爾伯特縣煙筒屯鎮南陽村今年初也組建了利群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參加農戶達150戶。村裡將畜牧綜合服務站無償給合作社使用一年,協調伊利公司將奶站無償使用一年。合作社將從利潤中提取25%作為公積金,用於增加積累,增強發展能力、服務能力或彌補虧損;從利潤中提取10%作為公益金,用於教育文化事業和社員福利。

  百興奶牛合作社的理事會主任車啟富深有感觸地說:『參加了合作社,養牛的成本低了,享受的各種補貼多了,這一加一減兩筆賬,奶農心裡是最清楚的,受益最大的是奶農,這也是我們辦奶牛合作社的宗旨。下一步要繼續吸納養牛戶入社,擴大青貯連片種植面積,使用管理好各種新設備,養好牛,交好奶,搞好服務,讓奶農多賺錢。』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薛志偉對奶牛合作社充滿信心:『合作社加強了奶源管理,保護了奶農的利益,提昇了農民闖市場的主體地位,為加快畜牧產業化探索出一條規模高效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