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龍子龍女』爭進『名校』學校忙『打假』
2006-07-25 10:25: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5日電 談起今年小學新生報名,哈師范附小校長石瑾娜說,『就是一個字———多』,而繼紅小學校校長尚慶蓮則用『場面太火爆』來形容。

  據了解,今年入小學的是2000年即龍年生的6周歲適齡兒童。許多學校反映,『龍子龍女』比去年入學的孩子明顯增多,特別是『名校』門前,擠滿了前來報名的學生和家長。一位家長早晨8點便帶孩子去學校報名,前面已經排了30多人。

  數字例證 風華小學今年4月進行過一次新生的預登記,該校計劃招生270人、共6個班,沒想到兩天時間裡,聞訊來預報名的家長就超過300人。雖然該校地處動力區,但生源則來自8個區,『火爆』程度超出校方想象。

  22日小學報名第一天,從8時30分到10時50分,不到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哈師范附小就有120多個孩子排隊等候報名,平均每1.2分鍾就有一個孩子來報名。

  一些『名校』負責人預測,由於報名孩子太多,今年的預計招生計劃很可能要有突破,將增加幾十人。

  家長聲音 今年上小學的孩子比往年多,可全市有名的小學數量有限,幾乎全市的孩子都想往裡『擠』,想擇校的家長們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這壓力不僅來自金錢方面,更因為有名的小學無形中已成為比拼社會關系的『舞臺』。

  吳雲峰是一名普通職員,他家附近也有條件不錯的小學,但和『名校』比,師資力量稍差。因此,他和妻子商量,從小學開始就要送女兒進好學校學習。他表示,上不了好小學就讀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考不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進『名校』:家長絞盡腦汁,學校忙著『打假』

  現狀調查為讓孩子進『名校』,許多家長甚至提前一兩年就開始做各種准備。他們想方設法,托關系、攀親戚,把孩子的戶口甚至全家的戶口轉到名校所在學區。有的是『倒掛四老家』,即家長自己有住房,但將孩子戶口掛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因為老人家所在地對口學校是『名校』;有的則『掛入親朋家』,將孩子的戶口甚至一家三口的戶口都遷入叔叔、大爺或朋友家中;還有的家長則『頂』著一路飆昇的房價在『名校』學區買房或租房。

  面對家長為擇校絞盡腦汁的『造假』行為,許多『名校』被迫想出各種『打假』措施,老師們在多年招生中也煉就了『火眼金睛』。按規定,今年小學報名在檢查戶口、房證、獨生子女證、幼兒園畢業證等『六證』基礎上,又新增了『預防接種證』。為確保這『七證』的真實性,學校在接待新生報名時都要煞費苦心地檢查,對孩子提的問題也五花八門:『你家鄰居姓什麼?』『你知道家裡的照片放哪兒了?』『能帶我一起去你家嗎?』『你平時的玩具都放在家裡什麼位置?』等。

  另據了解,擇校熱也帶動了名校學區周圍房價的『高漲』,『二手房』買賣火爆異常。以繼紅小學為例,該校學區內的房價已漲到每平方米四五千元。像位於該學區內一套21平方米的一室一廳住房,至少能賣到十二三萬元。三四十平方米的『大戶型』也特別不好買;兩室一廳的房子常常被分別賣給兩家。

  數字例證在哈爾濱市某『名校』一上午的報名工作中,就發現存在各種『問題』的孩子20多個,佔報名總數的1/5,家長為擇校而『制造』的各種虛假信息被校方識破。而為『打假』,許多『名校』教師這幾天都分外忙碌。如哈師范附小組成15個小組、每組兩名老師,隨時對前來報名的『問題』孩子進行即時的、細致的『跟蹤調查』。

  家長聲音采訪中,許多擇校的家長談起這個話題都有些無可奈何。『「名校」和一般學校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這會直接影響孩子上中學、大學,甚至是孩子的一生,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的起點?』做教師的黃穎今年也讓自己的孩子進了一所『名校』,她認為孩子在『名校』受到的環境熏陶還是不一樣。為讓孩子進某『名牌』小學,孫女士一家一年前便開始『運作』,先是賣掉了在道外區近100平方米的大房子,在南崗某小學學區內花30多萬元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然後又托關系在該學區落了戶口,費盡周折,今年纔把孩子送進這所學校,孫女士的心情是『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掏擇校費:『只要教育環境好,這錢花得值!』

  現狀調查不久前,在某機關工作的吳女士在動用了各種關系後,終於在哈爾濱市某『名牌』小學『校中校』給孩子報上了名,學校收下了她『自願』捐助的兩萬元擇校費。雖然攢這筆錢很不容易,但她仍很高興,認為已拿到了孩子遠大前途的『敲門磚』。同吳女士一樣,為讓孩子擠進『名校』的大門,許多家長雖然收入不高,仍然省吃儉用,義無反顧地為孩子選擇一所好學校,並為之掏出一筆價格不菲的擇校費。

  近年來,撫養孩子的經濟成本,特別是用於教育方面的費用大幅增長,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的調查顯示,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被排在第一位,超過了養老費和住房費。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子女教育狀況與其未來的職業和生活道路密切相關。

  數字例證隨著擇校大戰愈演愈烈,擇校費也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成為家長之間公開的『秘密』。據了解,依據學校不同層次的辦學水平,擇校的費用也價格不等。目前,哈爾濱市一流小學的擇校費是兩萬元,平均每年4000元;二流小學是1.5萬元,每年3000元;再次之是1萬元,每年2000元;還有則是一次性交齊3000至8000元不等。而更改戶口、找關系、在學區內買房等變相『擇校』,則依據不同情況,花費在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家長聲音『總算把擇校費交上了,只要學校好,教育環境好,這錢花得就值。這些天,為孩子上學的事,家裡人都吃不好、睡不香,現在終於可以松口氣了。』在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工作的胡女士,談起剛剛為孩子報名上小學的事,喜悅中總有一絲難掩的無奈。

  『到好學校去』,目前已成為家長們積攢精力和財力並為之努力的方向。『我們是衝著小學「對口」的好中學纔擇校的,現在花點兒錢無所謂。』『現在花錢選個好學校,孩子從小基礎打得好,以後學習成績好,不用花錢上初中、高中,這就省了一大筆錢。』采訪中,很多家長對擇校費持肯定態度。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