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電 自費訂購演出服、自發排練、自費租劇場,11年來,哈爾濱知青歌舞團的老知青們義務奉獻了多少次熱情、精彩的文藝演出,每到一處,歌聲、掌聲、哭聲連成一片。目前,這些平均年齡51歲的團員們,用熱血和心中永恆的青春,點亮舞臺……
13日,記者從哈爾濱市道裡區建國街223號的門洞進去,來到位於三層的哈爾濱知青歌舞團的排練場,不足300平方米的排練場,年租金3.5萬元,團長劉可廣高興地對記者說:『直到今年,我們的排練纔有了這樣一個固定場地。前10年,我們都是四處流浪著排練,一般情況下,租場地費,2小時要花60元。』
1995年,30多位老知青在松花江邊重聚首,他們的臉頰被歲月刻上深深的印記,頭頂也布滿了銀絲。就在眾人游江時,這些當年活躍於北大荒各兵團、農場的文藝骨乾們又唱又跳,風采不減當年。老知青馬鑒斌、邱彩珠拍手唱著那首《毛主席派人來》,視線被淚水模糊。回憶當年的知青生活,眾人提議:排練一臺節目,春節期間演給大家看,共同追憶一種精神、一段永遠無法忘記的青春歲月。那時,團員們在森工總局招待所一間簡陋的教室內排練,教室內沒有燈,大家買來蠟燭,燭光中,大家練起了剛毅、健美的舞蹈,對團員來說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劉團長動情地對記者說:『有一位患了乳癌的女團員,至今大家都不知道她已經切除了一邊的乳房。手術恢復過後,她沒有落下一次排練,每次我勸她休息一段時間,她都會哭著對我說,我跳的是我的青春夢啊!』
1998年,劉團長和團內歌唱演員、愛人郭蘭茵在江北的家被洪水衝垮了。郭蘭茵站在防洪紀念塔附近,用顫抖的雙手握住望遠鏡隔江遠眺自己的家,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10多分鍾過去了,郭蘭茵擦乾淚水,頭也不回地奔赴賑災演出現場。2005年,團裡接到去海南參加『群英杯』全國首屆城鄉社區文藝匯演大賽的任務,臨行前,舞蹈演員韓老師打車來到醫院,淚水不斷地從臉上滑落,他趴在病房窗口仔細端詳著病床上的母親,心中默念:『媽,要等著我回來,一定要等我回來。』其實團員們都不知道,韓老師的母親已經生命垂危,此行也許就是永別。幾天後,當韓老師捧著特等獎的獎狀從海南飛抵哈爾濱時,妻子默默地從櫃子中拿出一塊黑紗說:『媽要走的時候一直念叨著你的名字,她囑咐大家一定等演出結束再告訴你。』沒等妻子說完,韓老師『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了。
采訪結束後,記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11年來,這群老知青撇家捨業,為了一種精神、一段不可忘記的記憶;而為了歌舞團能生存下來,劉可廣已投入了20多萬元,那是他家裡幾十年的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