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數字城管24小時的城市管理員
2006-07-25 11:19: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舒博 閆雪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5日電 近日,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在哈爾濱市一些街路和廣場的上方設置了很多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對城市管理范圍內的方方面面實施24小時『監控』,並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被稱為數字化城市管理的系統起著怎樣的作用?能解決哪些問題?

  傳統城管模式亟待突破

  據哈爾濱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負責人介紹,以往城市管理對城市部件的空間位置不准確、時間不准確、責任不准確,管理效率較低。

  城市管理往往是被動去解決,造成動作慢、效率低。各部門往往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相對獨立地承擔任務,經常推過攬功等(城市部件就是城市空間的所有公共設施,如井蓋、管線等;城市事件就是一些突發性事件,如治安案件、佔道經營等)。滯後的管理模式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為此,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結合哈爾濱市實際情況,市政府決定以人防平臺為基礎,采用網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結合的方式,整合現有視頻監控設施和電子政務網、微波通訊、12319熱線、市政110等資源,應用數字技術,建設統一協同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實現精確、高效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信息化。巡邏車、監控攝像頭等作為城市管理的工具主要負責搜集信息,第一時間對事件進行確認、建立案卷,然後,中心指派專業部門進行處理。

  目前,哈爾濱市正在進行城市部件的普查,摸清家底,為所有城市部件建立『身份證』。

  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據了解,城管的監控攝像頭目前主要分布在江南城區的主要街路、案件多發地以及廣場附近,目前已設置攝像頭近三百個。哈爾濱市將在年底前完成江南城區監控點位的擴建,延伸輻射范圍;明年將重點進行江北城區監控系統的建設。今明兩年,哈爾濱市共計劃新增1150處視頻監控點,基本實現主要街路、重點區域24小時全天候、全覆蓋監控。

  如此縝密、精細、高效的管理模式實戰效果如何呢?23日16時38分,監督中心12319熱線接到市民李先生電話,在南崗區保健路大眾新城門前雨水井堵塞,雨水排不出去,路段堵車嚴重。接電話的同時,工作人員已經對此事建立了案卷,並通過攝像頭看到了現場的實際情況。隨後,工作人員找到了責任單位市供排水集團,供排水集團接到中心派遣指令後,馬上趕赴現場查清了原因,前後所用時間不到30分鍾路面交通就恢復了通暢。這一切的過程都被中心的監控系統盡收眼底,作為考核職能部門工作效率的『證據』。

  據城管監督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系統試運行期間,投訴的大部分問題集中在排水不暢、路面塌陷、樹木刮倒等。由於數字城管監控系統的投用,亂貼亂畫、隨意擺攤、井蓋丟失等諸多城市頑疾均得到緩解,尤其是亂闖紅燈現象改觀最大。

  杜絕『扯皮』現象

  路面上的井蓋壞了,到底是城建部門還是城管部門還是其他部門來處理?以往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市民都會被搞得一頭霧水。這種『扯皮』現象暴露了原有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弊端,城市管理的問題被分散到各個部門管理,老百姓反映問題的時候往往問上一圈,最後還是沒處理掉。

  監督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說,啟用數字城管系統後,這樣的『扯皮』現象將大大減少。指揮中心運用網格地圖的技術,將轄區劃分成若乾個網格狀單元,可以對城市部件出現問題時進行准確定位,可以及時發現該部件的屬性以及責任單位,徹底改變過去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

  不僅如此,市政府還出臺了《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標准》和《城市部件和事件業務流程標准》,根據此標准通過打分的形式,嚴格追究責任主體,對具體責任人、崗位人進行追究、監督和評價,並且將其成績結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領導班子的政績考核,以此徹底實現管理部門解決問題時的『精確打擊』。

  『電子眼』站崗市民喜懮參半

  作為市民,對這種新的管理方式有何看法呢?哈站附近的出租車司機王女士認為,城管攝像頭在很大程度上對違章停車,交通肇事等交通違規行為也進行了監督和證據保全,比如7月5日省政府前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全過程被動力區城管指揮中心的監控錄像錄了下來。

  家住民益街的馮女士告訴記者,她家的位置住的比較偏,每天太晚回家就提心吊膽的,自從安裝了監控設備後心裡踏實多了。她認為,監控系統的出現可以有效地減少違章行為和犯罪事件的發生。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對此有不同看法。松雷商廈附近報刊銷售亭的孫大爺在與記者的交談中表現出擔懮的心態。他認為有了監控系統,可以有效震懾違章者和犯罪分子,減少違章行為和犯罪事件的發生。但是,到處都是『電子眼』讓人覺得不舒服,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隱私。對此,監督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表示,數字城管系統規劃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保護市民隱私問題,並將最終通過立法解決相關問題。

  就目前的管理規定,除遇到車禍、肇事逃逸、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等特殊公共事件外,數字城管監控系統將只用於城市管理,任何單位、個人都不得擅自利用相關資料。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