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為塔裡木繪制1?5萬高精度地形圖 龍江測繪人勇闖羅布泊
2006-07-25 13:14:0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章海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5日電 黑龍江省作業地區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山脈南麓,南至昆侖山脈北麓。走進西部沙漠,具有填補歷史空白的不同尋常的意義。

  今年4月底,『國家西部1?5萬比例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正式啟動,作為國家四個直屬測繪局之一的黑龍江測繪局,承擔了該工程塔克拉瑪乾沙漠、羅布泊等地區的測繪任務。前不久,記者采訪了剛剛從新疆測繪一線檢查工作歸來的黑龍江測繪局基礎測繪處處長吳守來,並與負責前線信息傳遞的隊員進行了聯系,了解了測繪隊員在新疆沙漠地區的艱苦工作和生活。

  吳守來告訴記者,我國西部的新疆、甘肅、西藏等地區有200萬平方公裡的地方沒有1?5萬比例尺的高精度地形圖,而高精度地形圖又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所不可缺少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為此,國家計劃從今年開始到2010年,用5年時間完成我國西部1?5萬比例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所以,我省測繪隊員走進西部沙漠,具有填補歷史空白的不同尋常的意義。黑龍江測繪局作業地區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山脈南麓,南至昆侖山脈北麓。主要包括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庫姆塔格沙漠,金雁山和青海西北鹽沼地帶。行政區域主要包括新疆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吐魯番地區南部、哈密地區南部、青海省西北角以及甘肅省東部。

  大風吹人走太陽烤傷皮

  記者與負責此次西部測繪踏查前線信息傳遞的韓惠軍取得聯系,韓惠軍介紹說,測繪隊5月3日進入了新疆,一路上經過風光迷人的天山山脈,山路又寬又平,車輛大多是重載貨車,超車危險較大。

  進入新疆後,讓隊員們第一次感受危險的是哈密附近的風區。當地人告訴測繪隊員,這段『百裡風區』的風力常年在6級至7級,刮大風的時候,會達到12級。據說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發生過火車被風吹翻的事情,就在前一段時間,T70次列車遭到沙塵暴襲擊,也發生在這段區域。

  為了體驗一下『百裡風區』的風力,當車輛行駛到風區後,特意停留了一下,下車後,人被吹得搖搖晃晃。隊員們只好扶著車身,拍了照片上車。

  6月8日,隊員們在新疆昌吉市出發,正式啟動在新疆地區的踏勘。在這裡,隊員們首先學著調整時差,新疆和北京有2小時時差。不習慣的還有灼熱的太陽,小韓說,『這裡太陽比東北厲害多了!有一天我穿著短袖衫在外面活動,天氣雖然不熱,可是陽光還是把我的皮膚灼傷了。』隊員們後來外出時都換上長袖的衣服。穿長袖的衣服還能防蚊子,當地的蚊子又大又凶猛。

  遭遇沙塵暴輪胎被埋過半

  6月10日,踏查隊員們首次進入塔克拉瑪乾沙漠。

  9時出發時,天就是陰沈沈的。大概走了30公裡,車隊進入了塔克拉瑪乾,柏油路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沙漠中的一條小路。

  沿著小路走了大約10公裡,前面出現了一間小房子,是一個安全檢查站,裡面的安全員給車隊做了向導。從這個檢查站距離下一個目的地達裡雅博依鄉還有180公裡。風越來越大,沙子看上去已經是橫著飛了,車子艱難地在沙漠中行駛,只能用一擋、二擋開。要命的是眼前的路全被沙子覆蓋了,在這裡工作了20年的向導只能下車看路。司機看著汽油消耗很快直著急,帶的油看來已經不夠了,為了安全起見,車隊掉頭往回走。風更大了,剛剛走過來的車印很快就不見了,沙子還遮住了視線,只能看出十幾米。向導說:『糟了,沙塵暴來了。』

  在一個大沙坑,車隊的陸地巡洋艦陷住了,衝了幾次都出不來。隊員只好下車用鐵鍬挖沙子,打開車門風把沙子直接就灌了進來,拿出隨身佩戴的防風鏡,隊員們拎著鐵鍬衝了下來,這時看見車輪已經被埋住了一半。大家七手八腳地開始挖,然後車子再往上衝,大家在後面推,來來回回地試了好幾次,終於衝出來了。重新回到車裡,隊員們就像是從沙堆裡面爬出來一樣。

  此後,在『吐拉牧場』等地踏查的時候,車隊又多次遇到沙塵暴。

  穿越羅布泊皮鞋被燙開膠

  羅布泊是黑龍江測繪局踏勘一組此次踏勘任務的中心地帶,因地處塔裡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無論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歷史學、人類學還是考古學的羅布泊,都籠罩著無數千古之謎。這裡還是彭加木、餘純順、新疆石油管理局野外隊的三個考察員等人的魂歸地,素有『死亡之海』之稱。

  穿越羅布泊之前,隊員們准備了充足的食物、水和油料。帶了多方收集的資料,並擬訂了好幾條踏勘路線及方案。為了在天黑之前走出羅布泊,早上太陽還沒有露面,車隊就出發了。

  由於水量的快速蒸發,羅布泊湖底呈現凸凹不平的板結翹起的大片鹽鹼殼地面,個別地方還高出地面一米多,且都非常堅硬。人站在裡面能聽到嗡嗡的響聲,令人更加恐懼。車也只能按原有的路線行駛,否則寸步難行。幸好羅布泊鎮開了個鉀鹽礦,這裡到若羌的車也相對地多了起來,行走起來纔好一些。但由於四周無任何參照物,岔路又多,極易迷路。在穿越的過程中,向導有兩次帶錯了路,走走就沒路了,只好順原路返回,到下一個路口再重新辨別方向,這大大增加了隊員們的恐懼感。

  在碎石戈壁和沙漠上行走,難熬的還有高溫。當時溫度達到49°C,地表溫度竟達70~80°C,空氣濕度也僅有11%RH。在行駛的過程中,隊員們要下車調試海事衛星電話和采集相關信息,一下車,立刻像進入烤箱一般,不戴眼鏡根本就睜不開眼,鼻子裡如同著了火,有好幾個同事的皮鞋被燙開了膠。

  經過一天的跋涉,車隊終於安然無恙地開出了羅布泊,但踏勘羅布泊成為每一位隊員永生難忘的人生行程。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