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電 記者手記:初識漠河
劉澤寧
『漠河是一個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漠河是美的,雖然純粹的漠河只是一個孤獨的小村莊,可她絕對不只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陪伴她的除了日月星辰之外,還有春風秋雨、樹木河流。』仲夏時節,我們『三千裡北疆話國防』一行開始了漠河之行。
『獵豹』在加漠公路狂飆著,接近加格達齊時,甘河兩岸的林木逐漸密集起來。都是一些再生林,樹都不大。車在一個叫烏魯布鐵的小村停了下來,這裡的森林已經成片成片地出現了。叢林間隙裡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原,草很高,微風吹拂形成層層綠浪。這時,我便自然而然地在心裡唱起了那首很久很久以前就熟悉的歌:『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
漠河如此廣袤,讓人不知不覺地踏上了這片土地。其實,車子在無盡的大興安嶺裡游走的時候,就已經在漠河的懷抱了。
漠河的標志不是高樓,而是堆在路邊的大圓木堆,這裡每天都有整列整列的火車吼叫著從深山裡不停地運木材。據同行的部隊同志介紹,1987年春,這裡遭遇了一場大火,三個林業局和幾個林場都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燒了28天。現在,在街上不時可以見到『護林防火,人人有責』,『星星一點火,可毀萬頃林』這樣的標語牌。不難看出,10多年前的大火給小城的人們留下的不僅是痛楚,還有更多的警示。
車子行駛在偌大的過火林旁,滿眼沈重的黑色和扭曲的樹乾讓人懮傷。但畢竟大地深處已發出了新綠,劫後餘生的樺樹雖然還很纖細,但那白白的樹乾卻筆直地伸向藍天。讓人感受到了漠河的堅強。
7月24日於漠河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