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爾濱呼蘭區出土唐宋古錢幣 包括罕見『太平通寶』
2006-07-26 07:13: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金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電 昨天4時許,哈爾濱市呼蘭區蓮花鎮井沿村出土了220斤、30餘種距今1000年以上的唐宋時期古錢幣。

  據呼蘭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孟繁宏介紹,凌晨4時許,工人們在挖學校圍牆地基時,從距離地面約1米深的溝壁內發現了一個剛剛被挖溝機挖破的陶瓮,裡面大量的古錢隨即散落在溝內。在場的工人們看到古錢後,立刻圍了上去,並爭相揀拾古錢,消息很快傳便了整個工地。為防止發生哄搶,村長王偉立刻趕了過來,開始疏散溝內的工人,並告知村民不要靠近現場。隨後,王偉給呼蘭區文化部門和蓮花鎮派出所打了電話。民警趕到現場後,將古錢幣運回派出所保管,民警又去村民家將他們藏匿的古錢幣追回。隨後,呼蘭區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接收了民警保管的古錢幣,並將現場破損的陶片搜集收存。經專家拼接,破損的器皿為金代卷沿灰色陶瓮,瓮高約半米,瓮璧刻有精美花紋。

  據哈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此次出土的銅錢主要產自唐、宋、金三個時期,總重量110公斤,約30餘種,共1萬餘枚。從出土時的情況分析,銅錢是成串的堆放在一起。但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腐爛的穿繩見到空氣後迅速風化。這些銅錢雖然遭受鏽蝕,但沒有結在一起,所以品相完好。銅錢中除存世量較多的開元、熙寧、元豐、元祐和崇寧等通寶外,還出現了大量罕見的銅制北宋『太平通寶』。

  劉雲纔分析說,銅錢之所以會被埋藏在地下,可能是因為主人在躲避戰亂等災禍時將它們埋在了地下,後來因種種原因沒有挖出來,纔得以保存至今。此次出土的銅錢種類較全,而且得到了及時保護,這在我省近年來發現的文物中比較罕見。

  

  太平通寶,是北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976-983年)鑄造的年號錢,錢文直讀,有隸書、真書兩種書體並有厭勝錢。其形制和宋元錢基本相同,但錢背的星月文明顯減少,通常能見到的僅背上月文一種?熏並不多見。

  另見有太平興國大錢及折二型錢,均偽品。太平興國八年,奚嶼在建州鑄太平通寶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巨星,形制接近閩開元,銅錢甚罕見,鐵錢在數年前曾發現一批,流入上海錢幣市場,價廉。

  

  圖一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展示出土的古錢。

  圖二為古錢出土後,穿錢的繩子迅速風化。

  圖三為唐朝時期的『開元通寶』。

  圖四為非常罕見的北宋時期銅制『太平通寶』古錢。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