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經過近一年的試驗,首次引進昆蟲病原線蟲純生物制劑治理蟲害,即向樹乾中注射昆蟲病原線蟲懸浮液,以達到『以蟲治蟲』目的。該試驗在本市南通大街、三合路兩側240餘棵糖槭樹上進行,經過14天的觀察,80%病樹樹乾孔道內沒有天牛排出的新鮮木屑,收效顯著。
糖槭樹曾是本市行道樹的主要樹種,中央大街、一曼街、東直路、中山路、和平路等街道兩側均植有該樹。可是由於1997年糖槭樹的天敵『光肩星天牛』傳入本市,本市的糖槭樹數量便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據市城調隊統計,本市2004年共有糖槭樹9萬株,有約80%遭到『光肩星天牛』的侵害。南通大街兩側的糖槭樹多數都已經被『抹頭』,粗大的樹乾頂著稀疏的枝葉,很多樹木的樹葉都已發黃,每棵大樹上都有蟲咬痕跡。雖然園林部門采取了復壯、噴灑藥物、注乾打藥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該研究所專家研究發現,『光肩星天牛』專喜蛀食糖槭樹,這種蟲害的幼蟲在樹皮下串食,將木質部分蛀成彎曲不規則隧道,嚴重破壞樹木的輸導組織及物質運輸,影響樹木生長,導致樹木衰老、死亡。由於『光肩星天牛』生活周期長、成蟲的產卵量大、幼蟲成活率高,因此一旦發生,將造成園林樹木毀滅性危害。
該研究所根據『光肩星天牛』的生長情況引進昆蟲病原線蟲,這種小蟲呈線狀,體長500—1500微米,粗細只相當於頭發絲的五分之一。
經過近一年時間分析、試驗,專家決定用注射法與塞孔法治理糖槭樹上的『光肩星天牛』,即在遭受蟲害侵襲的糖槭樹上注射昆蟲病原線蟲懸浮液。當懸浮液注射到樹乾孔道內,懸浮液中的昆蟲病原線蟲就會尋找『光肩星天牛』,從其肛門、氣孔、節間膜等部位進入昆蟲體內,隨後釋放其攜帶的細菌。這些細菌迅速繁殖,使寄主昆蟲患敗血病於48小時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