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 哈爾濱市一名脾破裂患者生命垂危,手術需要罕見的ABRH陰性鮮血,路過哈市的雙鴨山女教師馬艷新恰巧是ABRH陰性血型。聽說此事,她不顧旅途疲勞,為素不相識的人獻出自己的鮮血。昨天上午,在省血液中心發生了這樣感人的一幕。
馬艷新在雙鴨山第一中學任英語教師,十幾天前去南方旅游,26日晚到哈爾濱看望同學。昨天上午,馬艷新路過省血液中心,想起自己是少見的ABRH陰性血,想諮詢獻血的事兒。走進血液中心,接待她的是血液中心陰性血負責人張春慶。聽說馬艷新來諮詢獻血的事,而且本人就是ABRH陰性血,立即問她現在能不能獻血。這個問題把馬艷新問得一愣。
原來,就在馬艷新走進血液中心的同時,工作人員正在為籌集1200ccABRH陰性血奔忙著。不久前,哈醫大二院接收一名因意外事故造成脾破裂的患者,術前檢查發現該患者是ABRH陰性血。這種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三,是最罕見的一種血型。患者生命垂危,手術卻一定要在湊足1200cc鮮血後纔能進行。接到這一消息後,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緊急聯系血液互助會中ABRH陰性血型的會員,雖然很多會員積極響應,但因為各種原因,還沒能儲備夠1200ccABRH陰性血。
馬艷新知道這種血型太稀少,如果耽誤下去,可能危及到一條生命,當即決定為這名素不相識的患者獻血。雖然馬艷新看上去很柔弱,但經輸血前身體檢查,她完全具備獻血的條件,於是馬艷新的200cc鮮血順利被抽出,送到危重病人身邊。
記者見到馬艷新時,她剛獻完血。她說,她自己也曾因為『缺血』遇到過難題。去年,懷孕5個月的她因為意外需要做引產手術,手術前纔知道自己是ABRH陰性血,也是因為血型罕見,無法手術,她被送到哈爾濱纔完成引產。當時醫生的一句玩笑話給她留下深刻印象,『你這種血型很少見,身體允許時獻點血幫助別人吧!』從此,她就有了獻血的念頭,隨後纔有了這次到血液中心諮詢的行動。馬艷新說,通過諮詢,她知道獻血有益健康,以後她會每隔一段時間獻一次血,讓更多的人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