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天下大雨小河鬧災 房屋衝垮門前修壩 哈市內河興浪傷民心
2006-08-01 09:19: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麗平 王曉磊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何家溝裡漂滿了垃圾。

  東北網8月1日電 今年,哈爾濱雨水頗豐,松花江為中水偏豐年份,不排除發生較大洪水的可能,因而,松花江流域防汛引人關注。然而,就在人們全力為防汛做著精心准備的時候,7月的幾場強降雨,卻讓哈爾濱市的內河先鬧起了災。7月31日,記者實地踏訪哈爾濱市內河,發現何家溝、信義溝兩岸居民已深受河水泛濫之苦。

  小河發大水居民苦難言

  何家溝道裡區地畝街段,一座可並行兩人的小鐵橋是地畝街居民出行的惟一通道。記者由職工街向小橋走去,一路臭氣襲人,到達何家溝岸邊臭味更濃。只見何家溝兩岸蒿草叢生,垃圾遍布。河道內的垃圾更是連成片漂浮在水面。站在小橋上向何家溝下游望去,滿眼的垃圾和雜草,已看不見河道。河道兩岸的建築物與雜草相連,根本就沒有了行洪區。

  看到記者拍照,附近居民紛紛前來訴苦。在這居住了兩三年的居民孫雪說,和鐵橋相連的木質引橋最近纔新建的,即便如此,在接連幾次的大暴雨中,來往行人過了橋還要趟著大水走,最嚴重的時候孩子通過都是要靠大人背。

  在此地出生的蘇龍鋼告訴記者,1998年發洪水的時候,水都淹到屋裡了,原來的小木橋也衝垮了,現在的小鐵橋是在那之後重建的。別說這小橋每天有多大的人流量了,就光是必經他家門前的附近居民,就有上萬人。前幾天下大雨,水都淹到他家房根了,他就把家門打開讓居民從他屋裡過,有的行人踩著他家的窗臺通行,水泥窗臺都被踩掉了渣。『趟著臭水走的居民非常痛恨這樣的生活環境。』蘇龍鋼說。

  與何家溝地畝街段居民每天忍受著臭氣的熏嗆、一下大雨就出行艱難的情況相比,生活在動力區紅星村信義溝兩岸的百姓在忍受著臭氣襲人的同時,更嘗了洪水侵襲、無家可歸的切膚之痛。

  7月1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在流經紅星村的信義溝時河水出槽發生了內澇災害,居住在河段兩側的20多戶居民家中進水,4戶民房倒塌。今年79歲的孫錫福家就是這次受災較為嚴重的住戶之一。記者見到孫錫福時是在老人的鄰居家,自從房子被淹後,老人就一直借住在此。據孫大爺講,今年從進入雨季開始,他家已經被淹過三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17日的這場雨讓他家徹底沒法住了,河水來時他站在屋裡水都到腰了,炕和牆都衝塌了,現在這房子如果不重新修理是無論如何也沒法住人了。

  居民胡慶江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河水的侵襲,為了讓記者清楚的認識到信義溝發洪水給附近居民帶來的災難有多大,胡大爺領著記者挨家看。胡大爺說,信義溝紅星村這段年年下雨都得淹幾場,你看村民都在家門口建起了大壩,可這能起多大作用呢?本來沿河住是件美事,現在卻成了居民的鬧心事兒。

  百姓頻出治河之招無人配合水患難除

  『由於這兩年沒人清理,河床增高,水位上昇,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河道了,你說一下大雨能不發洪水嗎?』何家溝地畝街段居民王力祥一語道出今年洪水頻發的主要原因。『還有,何家溝兩側30米為行洪區,可你看那裡都建成了房子,居住的基本上是外來人口,有關部門多次下達拆遷通知,可房子不但沒拆,而且越建越多。這些房子堵在行洪區,那水能流快嗎?不漫出來纔怪呢!』

  不求將何家溝兩岸變成美景,只求能夠疏浚河道,使行洪順暢,免遭洪水時時侵襲之苦。何家溝兩岸居民『久病成醫』,思考出了自己的治水之法,可目前看來,並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

  和何家溝兩岸的居民一樣,居住在信義溝兩岸的老百姓也對災害不斷的信義溝做了深入的『研究』。

  『不是河道不夠寬,主要是因為一下雨水流量增大,水流到達哈爾濱熱電廠大灰坑涵洞後,由於涵洞阻水嚴重,上游的水根本就排不下去,受阻的水流被擋回後就直接流到附近的居民家。』胡慶江大爺說,雖說有關部門年年都來清理河道裡的淤泥和垃圾,這不昨天還有人在這清理過,但是造成涵洞阻塞的垃圾和淤泥卻始終難以清除。居民們紛紛對記者說,這個涵洞阻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信義溝紅星村段多少年來垃圾都沒地方存放,居民無奈只有將所有的垃圾都倒進河溝裡流出村外,經過日積月累,就造成了現在涵洞的阻塞,通都不好通,一下雨河溝周圍全都是垃圾。

  『如果居民都不往裡扔垃圾就能好多了。』李大娘不斷的自言自語,可是河兩岸就兩個垃圾箱,還是最近纔有的,你讓老百姓把垃圾往哪兒扔呢?『為啥就不多建幾個垃圾箱,把垃圾及時清走呢?如果那樣的話,百姓肯定不會亂丟垃圾了,誰不想讓自己家門前乾淨些呢。』李大娘堅定地說。

  垃圾頑疾難治理內河美景成奢夢

  『垃圾溝』、『臭水溝』『髒水溝』這是記者在走訪馬家溝、何家溝和信義溝時經常聽到的人們對這三條內河的代稱。

  盡管馬家溝幾經治理,河岸環境已經有很大改善,但是從河岸走過時,仍有陣陣惡臭撲面而來。至於何家溝和信義溝就更不用說,沿河有上千家工廠、數百萬居民把所有污垢肆無忌憚地傾倒進河溝裡,又黑又黃、散發著腥臭味的河水在慢慢地流淌著,河面上從上游漂下爛菜葉、藥瓶子、塑料袋……隨著水流被衝到岸邊,形成一條垃圾帶,它的原始風貌,優雅的水域環境和新鮮的空氣早已蕩然無存。

  肖秀芝家在何家溝地畝街段住了30多年,她說,30年前的何家溝是條清水河,兩岸全都是郁郁蔥蔥的大樹,河水清澈,還有魚,那時候這裡的空氣特別清新。可是就在近十年的時間,何家溝一切都變了,大樹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工廠和民房;魚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垃圾,水也變黑了,河岸兩邊到處都是垃圾和淤泥,平時就臭味熏天,一下雨就發大水,她怎麼也想不明白,一條流經城市的內河本應該是美化城市的風景線,可如今卻成為城市生活的一大敗筆,還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2003年12月1日起,《哈爾濱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其中第十四條明確提出,內河管理范圍內不准擅自排放污水或者截流、取水;傾倒殘土垃圾、冰雪等廢棄物;傾倒有毒有害物質;損壞設施;毀壞綠地、樹木等。即便如此,法規中明確禁止的種種行為仍在哈爾濱市的內河中上演著,可見,哈爾濱市內河的治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