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號驅逐艦見證人民海軍現代化的航跡
2006-08-01 10:50: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選清 司彥文 徐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海軍『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

 

2003年1月26日中央軍委授予海軍哈爾濱艦『海上先鋒艦』榮譽稱號

  東北網8月1日電 新華網援引解放軍報消息,『哈爾濱』艦高聳的艦艏,好像一張巨大的犁鏵,犁開了中國海軍現代化的航跡。

  在我國造艦史上,『哈爾濱』艦第一次采用了世界領先水平的艦用燃氣輪機。作為駕馭這一先進動力裝置的士官,朱桂全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般的『生命重塑』。

  這,標志著新一代專家型士兵的誕生,標志著新軍事變革時代的中國士兵在我軍的偉大轉型中光彩亮相。

  ●主戰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讓朱桂全和戰友們面臨一場空前的『生存危機』——

  新戰艦見證中國士兵奮然崛起

  『哈爾濱』艦,讓中國士兵見識了什麼叫現代化戰艦,也同時了解到:我國海軍使用艦用燃氣輪機,比西方國家晚了38年!

  如何迎頭趕上?『哈爾濱』艦艦員培訓備受海軍首長的關注。那年,機電部門59名官兵成建制來到長江之濱,進入海軍工程大學接受培訓。

  一幕場景,讓朱桂全至今記憶猶新:他走進學院現代化的機艙模擬集控室,只見裝備面板上的標識是英文,熒光屏上顯示的是英文,隨機資料和圖表也都是英文……對著牆壁上懸掛的燃氣輪機內部構造剖示圖,他看了半天,『壓根就沒認出那是個什麼東西。』

  接下來的文化摸底考試,59人中只有幾個人及格,朱桂全只考了7分!

  教員找到帶隊的機電長吳晏,攤開兩手,一臉無奈:『你們必須重新選人來培訓,這樣的艦員我們沒法教!』吳晏嘆息:『沒有再好的艦員了,就這59人,還是反復選拔挑出來的!』

  一聲長嘆,反映了當時中國海軍艦員素質與現代化戰艦要求差距。

  明月高懸,朱桂全茫然地坐在學校路邊的一棵梧桐樹下,心裡像開鍋一樣地翻騰:『以前在第一代、第二代老艦當「鍋爐兵」,只要能吃苦、會開關閥門就行了。如今,在新艦上當一個兵咋這麼難呢?』

  戰艦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讓朱桂全和戰友們面臨一場空前的『生存危機』。第二天,他請求教員:『給我一次機會,如果學不好任憑發落!』那一天,機電長吳晏也立下『軍令狀』:『如果有一個艦員拿不到培訓合格證,我甘受處分!』

  背水一戰!朱桂全和戰友們開始了一次史無前例的『行軍』。

  每天早上5點鍾,他就爬起來背記單詞,晚上熄燈後,他還在被窩裡打著手電默記。為熟悉操縱臺,他找來一張大紙,把450多個指甲蓋大小的按鈕全部畫下來,標上字母,涂上顏色,用手指按著圖上的『按鈕』默記。時值盛夏,宿捨像個火爐,汗水順著胳膊淌下,浸濕了圖紙,手指上沾滿了顏料……

  整整70天,長江之濱的校園,見證了中國士兵背負使命的奮然崛起。

  培訓結束,朱桂全成績名列前茅。海軍驗委會對全艦官兵驗收考核,理論考核及格率為96%,操作考試及格率為100%。

  1994年5月,『哈爾濱』艦正式服役的第二天,生產廠方保障的技術人員就全部撤離,完全由官兵自己駕馭這艘現代化巨艦。

  ●在新軍事變革中蛻去傳統鍋爐兵的『舊殼』,朱桂全實現了向『專家型士官』的轉變——

  信息化引導中國士兵化蛹成蝶

  『哈爾濱』艦起航的錨鏈,掀起了官兵們學習高科技知識的熱潮。幾年來,全艦陸續派出1300多人次,進行168個專業的培訓。

  中國海軍驅逐艦部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建制的大規模培訓。在人民海軍史上,這是一個裡程碑。

  洗去滿手油污,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裡。朱桂全在思考:為什麼海軍首長、機關下這麼大的決心,讓我們這些輪機兵來上大學?

  『這絕不是讓我們僅僅學會怎麼開機器。』朱桂全這樣斷言,『這是讓我們當種子,改變整整一代水兵。』

  朴實的語言,揭示著一個必然的趨勢——新軍事變革的大潮,呼喚中國士兵實現從體能型向智能型的跨越。

  『哈爾濱』艦,是中國海軍信息化建設春風中綻開的第一片綠葉,每一個水兵都是她的細胞。蛻去傳統鍋爐兵的『舊殼』,努力實現向『專家型士官』的跨越。這,就是朱桂全對自己使命的理解。

  那年,朱桂全被評為『全軍優秀士官』,上級獎勵他一臺筆記本電腦。他如獲至寶,馬上買來專業書籍啃了起來。幾個月下來,他學會了處理文件、使用數據庫,還設法拷貝來英文版的燃氣輪機技術手冊,一點點翻譯。

  學然後知不足。越是深鑽苦研,朱桂全越覺得現代化燃氣輪機奧妙無窮。為了悟透智能信息控制系統『人機對話』的奧秘,他對燃氣輪機5個主系統、20個分系統、26個儀表、154個閥門、足有好幾公裡長的管線進行『地毯式』的『探摸分析』。高壓空氣系統好似戰艦經絡,盤根錯節遍布全艦各個部位,各種管路摸一遍就得花上半個月時間。朱桂全鑽艙底,上桅杆,沿管道一寸一寸地爬行摸索,邊摸邊記。

  一次,他打著手電,鑽進了又深又黑的進氣道。爬到半道上,突然沒電了,他一下子在黑洞洞的艙底迷了路。他拼命敲打艦體鋼板,半點回音也沒有。幸好,班裡一個戰士看見他鑽進了進氣道,開飯時還未見出來,這個戰士鑽進去找到了朱桂全,把他引了出來。

  寒來暑往,朱桂全——這位昔日的『鍋爐兵』在信息化的航道上迅跑。他編寫出海軍第一部燃氣輪機訓練操作規程,主持編寫了《燃氣輪機及附屬系統使用保養規則》。經有關專家認可並修改完善,成為海軍通用教材和考核標准,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朱桂全感動了戰友,也感動了外籍專家。在一次聯誼活動中,來艦服務的國外某公司一位專家向自己的太太這樣介紹朱桂全:『AREALGASTURBINEMAN!(一個真正的燃氣輪機人)』

  ●信息化建設為水兵鋪就寬闊的成纔之路。朱桂全用行動證明:從戰士到專家並不遙遠——

  新時代讓中國士兵夢想成真

  『哈爾濱』艦的機艙,是一個結構復雜、技術精密的龐然大物。五顏六色的閥門、開關、按鍵、旋鈕、指示燈令人眼花繚亂。

  朱桂全指著一個個部件,一邊比劃,一邊向記者講解:『這臺燃氣輪機,是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系統,每根芯子、每個觸點都傳輸著信息……』

  從朱桂全的談吐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一世界領先的動力裝置,研究已非常透徹。

  信息化建設為水兵鋪就寬闊的成纔之路。朱桂全用行動證明:從戰士到專家並不遙遠。那年,『哈爾濱』艦正航行在出訪印度、巴基斯坦途中,燃氣輪機突然『怠工』:當機器轉速剛接近能帶動輸出大軸時就『熄火』,無法帶動螺旋槳。

  值更人員急忙叫起了朱桂全。朱桂全聽聲音、觀轉速、測振動,立即斷定是軸系發生輕微扭曲變形,導致『自動保護』功能開啟。

  『不礙事,這種情況不影響機器工作!』他果斷按下『戰斗超越』按鈕,將『自動保護』功能強行解除,讓機器轉速上昇到能夠正常帶動螺旋槳航行,再將『自動保護』功能恢復。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15年來,朱桂全以『專家』的水准解決了一個個技術難題,迸發出一個個創新的奇思妙想。

  ——艦上空氣系統減壓器上的『針閥』,是采用螺釘式的『錐形密封』,多次擰來擰去後就密封不嚴,他將其改為『球形密封結構』,徹底解決了問題。

  ——為縮短海上排除故障時間,他收錄常見故障130多條,分門別類建立了『常見故障專家數據庫』,實現了故障快速診斷。

  ——高壓空氣是全艦動力之源,乾燥裝置電子控制箱一旦失靈,整套氣動控制系統就會癱瘓。朱桂全研究出手動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這些年來,國內燃氣輪機領域舉辦一些研討會,肩佩士官軍銜的朱桂全常常成為『座上客』。當他發言的時候,很多白發蒼蒼的老專家都神情專注,頻頻點頭。一次,國內某飛機發動機制造廠維修發動機,技術人員面對一個『超速開關』犯了難,不敢貿然拆卸。朱桂全應邀飛赴西安,嫻熟地拆開設備,做完試驗後又原封不動地裝好。廠家技術人員大吃一驚:『海軍士官對飛機發動機咋這麼熟悉?』

  2006年1月18日晚8時,青島電視臺演播大廳。『2005年度感動青島十佳人物』評選結果揭曉:『哈爾濱』艦燃氣輪機班班長朱桂全榜上有名。

  他是此次當選的唯一軍人,也是此項評選活動開展以來第一位當選的軍人。

  『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許振超為他頒發榮譽證書。朱桂全即席發表獲獎感言:『新時代讓中國士兵夢想成真!』

責任編輯:焦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