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小雨不積水 中雨不內澇 大雨排得快 哈市內澇期待多渠道排水
2006-08-01 13:39:2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楓 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電 城市內澇,除了短時大雨防不勝防外,盡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內河的排水功能成了專家的共識。如何發揮馬家溝、阿什河和何家溝的泄洪潛力,是使哈爾濱不內澇的救命稻草。

  措施一:

  排水管『雨污分流』

  7月31日,記者從哈爾濱供排水集團排水公司了解到,哈爾濱市排水設施始建於1904年,近千公裡的市政排水管渠中,有70多公裡使用期限已超過60年。

  每年初夏,哈供排水集團都要對哈市2萬多個雨水井進行疏浚,並且派75名外勤人員進行巡線;大雨時,工作人員將上街把井箅子打開,保證排水暢通。盡管如此,路面積水還是頻頻發生,問題的癥結是目前哈爾濱的排水管線只有987公裡,排水泵站只有21個。

  不僅如此,哈爾濱的排水管道不僅排雨水,而且還要承擔排污水的任務,加上管徑粗細不一,硬件不硬,是導致雨後積水成災發生內澇的原因之一。相關水務專家指出,每到主汛期哈爾濱均有防汛預案,防汛不僅包括城市大江大河發生的汛情,也涵蓋了城市的內澇。在排水能力疲軟的前提下,軟件過軟一定會帶來更大的險情。其實,主城區『雨污合流制』的弊端早已被相關部門所認知,新區建設中已在設置管線時實行『雨污分流』。

  記者還了解到,哈市為解決部分區域的嚴重內澇,投巨資修建了『八區方渠』,投入使用後,南崗高地勢區域的雨水將沿著寬2.4米、高2.2米的方渠直接排入江中。以後,除非特大暴雨,田地橋、石頭道橋區域都不會再出現『雨天能劃船』的現象。今後,哈市將加大排水設施建設,分期解決中心區尚存的6處嚴重內澇片。其中,准備貫通安廣暗渠,解決安發橋、新陽路、哈藥路區域三大澇片;在大成街新建一條長260米的雨水線,實現該地區的雨污分流;改造高誼街排水乾渠,解決該區域的內澇問題;在一匡街新鋪設一條雨水排水管線,解決老動物園後身內澇片。

  措施二:

  內河排水保證通暢

  哈市的城市排水按自然地形、地貌條件分為馬家溝、阿什河、何家溝和沿江四個匯水區。

  何家溝是市區西部天然雨水溝,流經平房、動力、南崗、道裡,匯水面積42平方公裡,排水管線147公裡,日排放污水量25萬噸。何家溝排水系統的排水體制為合流制,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市區內的排水系統。該部分合流制的排水管線將市區內的污水排入何家溝。而新規劃的群力住宅新區、迎賓路高開區、平房經開區雖然規劃為分流制排水體系,但就目前發展狀況分析,短期內難以實現。第二部分為郊區排水系統。該部分采用明溝和地面徑流的形式將村屯和農田的雨污水排入何家溝。第三部分為河道排水體系。該部分利用何家溝的天然河道,將市區、郊區的全部雨污水排入松花江。

  據介紹,何家溝排污量約佔哈市總排污量的30%%。綜合整治何家溝,截流污水,使其走地下污水管線,並通過污水處理場處理後達標排放,整治後河道行洪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相關專家指出,何家溝是哈市重要的雨水泄洪通道,是建立中雨不內澇的城市雨季應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措施三:

  做好預警工作很重要

  馬家溝河作為哈市重要的雨水泄洪通道,已經制定可以隨時根據內澇排水需要立即啟動的防汛應急預案。

  負責管理馬家溝的內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主汛期以來,加大了對河道清障執法檢查力度,清除阻礙行洪的垃圾和其他堆積物,確保行洪通暢;對在河道內傾倒垃圾的,按有關管理辦法進行處理;對在河道內亂搭亂建的,堅決制止,限期清理;同時在物資供應、設備應急、人力資源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備。

  目前,哈市馬家溝流域南崗區、道外區、動力區、平房區兩岸已做好布防。一旦沿馬家溝區域發生內澇,啟動防汛應急預案之後,內河辦將停止向馬家溝河道輸送清水,修復水毀設施;同時排空河道內的所有蓄水,進而確保雨季安全度汛。

  知道雨來了,提前做好預告很重要。氣象專家為此建議,應組成由氣象、水務、交通、公安、電業、排水、城管等部門相關人士參加的城市內澇聯合指揮部,由一個部門牽頭,制訂應急預案,分工協作等。

  應急預案可有效調度冰城城區四大匯水片區的排水系統,市政、房管系統出動搶險隊伍,在哈爾濱三大積水片區采取臨時措施排除積水。執勤警力通過部門間的情報交換,有意識地安排行車路線,並通過交通廣播等同步手段告知出行市民和車輛繞行等。據悉,哈市氣象部門已經在哈市八個區建設自動監測氣象站,為建立城區區域性的暴雨應急預案提供准確氣象信息支持。

  與此同時,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3條內河基本沒有設防,都是依靠自然行洪。加之堤壩上存在多處險工弱段,遇到30毫米至50毫米降雨就會出現汛情,因此,也要防止內河自身引發內澇。對此,哈市防汛指揮部要求,哈市各區防汛部門,應及早做好物資調配准備,加強對堤壩的巡視,及時發現、處理險情,杜絕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

  預案早出臺細致做部署

  據內河管理處介紹,針對今年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汛情,哈爾濱出臺了內河防汛預案,主要從降雨和松花江水位兩方面來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具體的措施如下:

  當松花江洪水位達到118.1~119.9米(3~20年一遇洪水):各級有關內河防汛部門及責任單位要堅守崗位,領導帶班,專人值班,專人巡視,並監督河道內的各級單位,做好人員及重要物資的安全轉移。

  當松花江洪水位達到119.2~120.63米(20~50年一遇洪水):各責任單位落實專人晝夜巡視,重點看守險工弱段,搶險人員在崗待命,單位負責人晝夜值班,內河防汛搶險機動隊做好隨時投入搶險的准備。

  當松花江水位超過120.63米(50年以上一遇洪水):各責任單位要搶築回水段子堤及采取搶險措施保證安全度汛。

  內河防汛直接受降雨量和降雨強度影響,因此應隨時掌握氣象部門預報,做好防汛准備。小到中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5~17毫米):各級內河防汛部門及有關責任單位要以雨為令到崗到位,防汛物資搶險器材24小時有人看守,加強防范工作,及時與氣象部門聯絡溝通,取得降雨預報數據。各責任部門應提高警惕,時刻關注雨情、水情、汛情。

  中到大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17.1~38毫米):各級內河防汛部門及有關責任單位對險工弱段及易澇地區要安排專人死看死守,搶先整裝待發,尤其對居民密集區、棚戶區要密切注意水位與堤壩穩定性,對於將要發生的險情控制在萌芽中。

  大到暴雨(指24小時內降雨量38.1~75毫米):對內河易澇地區全力搶險,組織好行洪區內居民轉移安置,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把內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