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新農民新農村新農業』定開局 勵精圖治謀振興之農業篇
2006-08-06 17:10: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莉莉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6日電 上半年,全省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增長,農村小康實現程度明顯提高,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迅速,運作紮實,進展態勢良好。

  『上半年,全省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增長,農村小康實現程度明顯提高,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迅速,運作紮實,進展態勢良好。』歲年過半,一條條喜訊從省農委傳出,令人振奮。

  新農民——科技入戶來經營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和新農村建設起步之年;也是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變化最多、新意最大的一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啟動實施,前所未有的投資力度集中投向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省級財政安排支農資金46.9億元,比上年增加14.5億元,高於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增幅29.6個百分點。

  來自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計報表,將這些枯燥的數字轉化成一幅動人的畫面:通村公路和村屯道路建設補助資金安排4億元;農村能源建設投入1億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省級配套資金1800萬元;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投入7.6億元;農民合作醫療投入6500萬元;農村低保投入6770萬元。

  同時,農墾、森工及各市(地)、縣(市)都調整了財政支出結構,加大了新農村建設的投入,目前僅市縣財政就已落實新農村建設資金39億元。

  一個從經濟到社會,從生產到生活全面發展提高的新農村,需要的不僅是錢。面對『百鄉千村』的新農村試點任務,省委、省政府的英明決策:中省直單位、省級農村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和以工代賑支持到各市、縣相關單位及部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一個全社會重視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可喜局面形成。半年間,僅中省直單位就投入幫建資金3100萬元,實施幫建項目621個。

  猶如清冽甘泉之於烈日下的秧苗,在新農村建設的引領下,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不但繼續保持了近年來良好的發展勢頭,還亮點頻現:春耕生產投入為近10年最高水平,春耕生產標准之高為近年來之最;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機作業合作社、新一輪沃土工程及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為載體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昇,大農機、標准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雛形粗具。

  以農民經紀人、種養大戶、大學生村官為代表的新型農民群體迅速崛起。省新農村辦副主任王建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央一號文件給新型農民做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三個界定;而這,已成了當前各地農民培訓的主攻方向。

  新農村——種、養、轉、綠『四業』旺

  對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好形勢,業內人最大的感觸是四個字:來之不易。的確,入春以來,農業生產先後面臨4月低溫,5月乾旱,6月低溫、多雨寡照,7月稻瘟病肆虐的嚴峻挑戰。『多虧政府決策有力,扶持到位。』省農委副主任王兆斌告訴記者,當前的農業形勢可謂是一個戰役一個戰役打下來的。僅以最近的稻瘟病圍殲戰來說,全省出動勞力326萬人次,投入資金1.7億多元,施用農藥2200多噸;省財政僅補貼農民購買噴藥機械,就緊急撥專款625.8萬元。

  畜牧業亦然。為了應對生豬市場價格低位運行的壓力和挑戰,省政府專門組織召開會議,出臺了穩定生產的政策措施,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拿出1000萬元,對種豬場和具有一定規模的基礎母豬養殖戶給予貸款貼息補助,保護和調動了養殖戶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保障了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上半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將分別達到133萬噸、45.6萬噸和220萬噸,奶牛存欄163萬頭,生豬、肉牛、肉羊、家禽出欄分別達到1019萬頭、170萬頭、330萬只和1.18億只,均顯旺盛增長之勢。

  作為長效增收產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綠色食品產業則高調向前。由於強化培訓,我省農村勞務收入增長首次大幅度高於外出人數增長——這表明依托技能進入高端用工市場的農民工越來越多。依托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國家大型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綠色食品競爭能力明顯增強,企業加工總量激增,僅上半年就達到4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16億元,實現利稅11.2億元。

  在饒河縣大佳河鄉富河村,村支書柳術啟告訴記者,村裡農民發展綠色食品已成了自覺行為,今年大家的興趣點是通過土地流轉,把地集中到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大戶手中,規模生產綠色農產品。與此同時,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昊天、安信同維等新建、擴建農畜產品加工龍頭相繼建成投產,全省新增玉米加工能力245萬噸,鮮奶加工能力30萬噸,肉牛加工能力30萬頭。

  農村各業的興旺直接體現在農民收入的變化上。據省調查總隊的入戶調查,上半年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45.1元,同比增加198.8元,增長8.1%。

  新農業——下大力度保增收與增產

  展望下半年,好形勢中卻有著『兩難』橫亙:糧食增產難度大;農民增收難度大。

  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全省乾旱范圍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一年,旱情解除後,全省又出現了低溫、多雨、寡照的天氣狀況,局部地區出現內澇現象,導致農作物有效利用積溫比歷年偏少。當前又進入了災害多發期,無論防汛還是病蟲害防治,壓力都很大;加之去年糧食生產基數高,實現今年糧食總產比去年有所增長的目標難度不小。

  雖然新農村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總體看,今年新的增收亮點不多。上半年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低價盤整態勢,生豬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1.2%,直接導致農民來自畜產品的現金收入出現多年未見的負增長。同時,柴油、農膜等生資價格上漲幅度達15%以上。這些都構成了實現全年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巨大壓力。

  截至記者發稿,全省新農村試點通村公路建設已完成路基工程量7120公裡,佔計劃的54%;完成路面工程量1352公裡,佔計劃的10%。已有334個試點村完成了水源工程建設,200個試點村完成了管網改造和新建,133個試點村完成了水處理工程建設;建成戶用沼氣池2530個,建成小型沼氣工程12項,推廣太陽房4萬平方米、燃氣池8000個。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