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電 國家今年將投入1.78億元資金對我省重點公益林進行『生態效益補償』。作為全國11個試點省份之一,我省的國有林區重點公益林率先全部獲得國家財政補貼。這是記者從6日召開的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實施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目前,我省有林地面積20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1.9%,是我國重點林區、林業生態大省。其中,發揮重大生態效益的國家重點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嫩江、綏芬河乾流和一級支流及匯水區,大型水庫(3億立方米庫容)周圍水源涵養林;邊境10公裡范圍內國防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森林為主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等。
從2001年開始,我省作為全國11個試點省份,進行了中央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5年來,我省共使用中央級補償基金6.27億元,其中管護工資4.39億萬元,其餘部分用於森林防火、林區道路建設、資源監測、森林培育等工作。我省在國家重點公益林內停止了商業性采伐,調減了木材產量,由118.8萬立方米,調減到87萬立方米,減少26.8%。5年中,重點公益林區累計造林155萬畝,其中林冠下補植紅松、雲杉等珍貴樹種45萬畝。
今年,國家林業局給我省增加了中央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1069.55萬畝,總面積達到約3569萬畝,佔我省地方林區面積42.7%的重點公益林將全面實施中央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國家將投入1.78億元對我省重點公益林進行『生態效益補償』,比去年增加了5000萬元。
國家發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有利於加強林業資源的管護、撫育,發展林下經濟,一方面可以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省森林資源的林分質量,從單層林向復層異齡林的方向發展,提高林木生產量,增加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同時,以工資的形式給森林管護工人發放補償基金,還可以解決國有林區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的問題,保證了他們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