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姜巍央視傾訴往事 專家為其人生發展獻良策
2006-08-09 06:02: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姝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姜巍(左二)、李姨(左一)、本報記者(左三)與楊鳳池教授(右一)在節目錄制中。
  節目錄制間隙,漸漸放松下來的小姜巍表現出俏皮可愛的一面。
  記者與姜巍、李姨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前合影留念。
 東北網8月9日電 7日下午,姜巍、李姨和記者一起走入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演播室,與心理專家楊鳳池一起,就『姜巍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究竟有多大差別,應該以何種方法教育、引導她,纔能使她向正常健康方向發展?』這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楊教授在對姜巍身心發展狀況進行深刻分析後,為她今後的教育和發展提供了寶貴意見。

  姜巍傾訴往事

  中午12時許,在中央電視臺十二頻道《心理訪談》節目編導寧峰峰的帶領下,姜巍、李姨和記者一起來到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旁邊的中央電視臺演播室,准備錄制節目。雖然已經有過一次到央視錄制節目的經歷,但姜巍仍然顯得緊張、興奮,她坐在嘉賓席上東張西望熏好奇地看著工作人員在演播室內穿梭忙碌。

  13時左右,主持人與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楊鳳池教授一起走進演播室,節日錄制正式開始。

  在主持人的詢問下,姜巍回憶了她與媽媽一起在小屋生活的一些片段。起初,還有些緊張的姜巍,在主持人和楊教授的耐心引導下,漸漸消除了緊張情緒,語言也隨著流暢起來了。當說起與媽媽的感情時,姜巍眉宇之間流露出一絲難以言表的復雜感情。她說,媽媽在生活上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並且教她讀書、寫字,但是媽媽限制了她的自由,精神病發作時還暴打她。因此,她對媽媽的『怕』遠遠大於了愛。

  說到這裡,姜巍低下了頭,沈默了許久。

  李姨談姜巍

  『雖然姜巍現在已經十七歲了,但是她從小被精神病媽媽關在小屋裡,一直沒有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缺乏社會實際經驗,因此她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主持人在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後,圍繞姜巍從小屋被解救出來的一年中的種種表現,讓記者與李姨談了對姜巍目前發展狀況的各自看法。

  李姨說,在與姜巍生活的十個月裡,她從來沒有把姜巍當成十七歲的女孩。在她眼裡,經常撒嬌的姜巍始終是一個十一二歲、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比如,姜巍經常學小貓、小狗叫;總是因為一點小事發小孩子脾氣,只要順著她的脾氣,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她就會好的;姜巍有時想法非常奇怪,常常把玩笑當成事實,也經常因此而生氣。李姨說,有一次,姜巍的班主任老師肚子痛得直哭,姜巍非常擔心。李姨看到她焦急的樣子便開玩笑說:『你對老師那麼好,老師哭了,你怎麼沒哭啊?』沒想到這句話惹得姜巍號啕大哭,直奔門外。後來李姨發動左鄰右捨找了很長時間,纔找到她。

  李姨說,姜巍從來不強嘴,即使對別人說的話不滿意,也是氣嘟嘟地撅起嘴不吭聲,很少與外人表達內心感受。

  記者眼中的姜巍

  記者在談到姜巍的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時,表達了與李姨不同的看法。

  在記者眼中,姜巍有著一顆懮郁脆弱的心靈。她喜歡背誦感傷的《水調歌頭》、《虞美人》,也經常因為一些文學作品中生離死別的場景而潸然落淚。記者認為,僅僅用哄小孩的方式來教育姜巍是不夠的,還要經常和她進行深層次的心靈溝通,這樣纔有利於她身心的健康地成長。何況姜巍的理解能力遠遠超過了同齡孩子,所以教育方式也應該相應改變。

  專家為姜巍人生發展獻良策

  在充分了解了姜巍從小屋被解救出來一年後,身心成長狀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表現的基礎上,主持人就『到底應該把姜巍當成十七歲的孩子,還是十一二歲的孩子來教育、引導,纔能使她向正常健康方向發展』這個核心問題,與楊教授展開討論。

  『與李姨生活密切,但又不太融合,是姜巍教育工作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楊教授說,當被詢問為何不願意與李姨交流時,姜巍低著頭說,因為李姨不理解她。為了讓姜巍有一個直觀的概念,楊教授與主持人為姜巍現場進行演示:主持人問楊教授『最近瘦了,是不是有些不舒服』,可是不論主持人怎樣發問,楊教授都不回答。看到兩人的表演,坐在一旁的姜巍大笑起來。楊教授問姜巍:『如果讓別人了解,必須要主動與之交流、溝通,只有這樣纔能被大家所理解。』

  楊教授說,姜巍是一個有著特殊經歷的女孩,她從小與非理性、非正常,混淆理想與現實的精神病母親一起生活,其生長發育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從她目前的成長狀況看,盡管她的舉止言談、思想表象與十七歲的孩子不盡相同,心理年齡與心理年齡存在差別,但是可以確定,姜巍是一個很正常的孩子。在小屋生活中,姜巍的生理年齡在不斷成長,但由於長期與外界隔絕,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心理年齡的發展與生理年齡的增加不同步。因此,她的一些像小孩子的做法是很正常的。

  如何使姜巍的心理年齡逐漸與生理年齡協調發展呢?楊教授說,讓她在幾年的時間內完成十多年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課題,教育引導姜巍走向人生發展的正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在與精神病母親生活的日子裡,母親不會接受姜巍的意見,因此長此以往,就使姜巍養成不願意向他人傾吐內心感受的習慣。加之她又缺乏現實生活的磨礪,心靈很脆弱,因此在教育她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經常征求她個人的意見,嘗試著用她可以理解的現實與她能接受的事物來開導她。

  15時30分許,兩個多小時的錄制結束。隨後,李姨就一些教育姜巍的細節與楊教授做了簡短的交流。李姨說,楊教授提出的寶貴意見為她今後與姜巍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為姜巍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姜巍也表示,通過這次節目,她明白了與人溝通的重要性,今後她要嘗試著與人主動溝通,逐漸地融合到社會這個大集體中。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