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9日電 黑龍江歌舞劇院為今年的『哈夏』音樂會准備了兩場音樂會,其中的民族音樂會邀請到的是來自我國臺灣省的指揮家陳中申。一位來自我國南方的指揮家和北方的藝術家合作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呢?昨天下午,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陳中申,十一歲起學習竹笛,後又師從陳澄雄教授學習西洋長笛,隨賴德和、馬水龍、盧炎等教授學習作曲理論,畢業於東吳大學作曲系作曲組後,又隨徐頌仁及上海音樂學院黃曉同教授學習指揮。
陳中申是臺灣代表性的笛子演奏家,已出版個人專輯十餘種,曾獲金鼎獎唱片最佳演奏獎。由其首演的笛曲有50餘首,尤其以馬水龍作曲的《梆笛協奏曲》最為著名,其演奏足跡遍及全世界各地。
在創作方面,陳中申曾多次獲得臺灣省教育部門的『文藝創作獎』,由他擔任編劇的音樂劇《雞同鴨講》被選入臺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學生音樂課本。1992年至2004年,陳中申連續12年擔任臺北市立國樂團指揮,演出數百場並錄制了八張唱片。
雖然是第一次來哈爾濱,但陳中申與哈爾濱市藝術家的合作卻不是第一次。陳中申告訴記者,前幾年,他曾和馮少先、唐富、隋利君等藝術家有過良好的合作,像有著濃郁黑土風格的作品《東北風》、《神調》等作品都是由他指揮在臺灣進行首演的。
作為來自南方的指揮家會不會在與黑龍江省的藝術家合作方面有什麼困難?陳中申告訴記者,與黑土地的作品相比,臺灣作曲家的作品比較細膩,而東北地區的作品則比較粗獷。雖然作品的風格有所區別,但畢竟這都是中華民族共同、共通的語言,同根同源的血脈相連讓他和黑龍江省的藝術家在合作方面沒有任何困難。
在臺北市,每年的3月到6月是傳統藝術季,9月到12月是音樂季。在傳統藝術季中,市民將欣賞到許多民族的音樂,而在音樂季的活動中上演的主要是西洋音樂。陳中申告訴記者,這兩個活動和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非常相似。每年在這兩個活動到來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會貼滿了宣傳畫報,尤其是在所有的大商場的櫃臺上和大酒店的房間裡都會散發許多相關的資料,在這方面我們的哈夏應該有所借鑒。不過陳中申也表示,他非常願意在回到臺灣後為他的朋友和家人講述關於『哈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