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對擬建4個污水處理廠進行論證 污水處理期待產業化
2006-08-11 11:31: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曉磊 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0日上午,『哈爾濱地區污水處理應用技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哈爾濱擬建的4個污水處理廠設計方案進行了研究論證,交流污水處理先進技術、工藝和運營管理經驗,並為今後哈爾濱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馬家溝上,市政工作人員設置了多處攔截網,用來清理溝內的垃圾。

  文昌污水處理廠內,大量污水經過處理後排入松花江。

  水污染嚴重處理力量薄弱

  說起哈爾濱水體的污染情況和污水處理情況,哈爾濱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的負責人表現得很是懮心:『在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全國七大水系污染程度報告中,松花江排序第五。哈爾濱市的污水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據了解,哈爾濱市城市日排放污水量約為110萬噸,每年有近2.7億立方米的污水,經由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沿江、松北等五大匯水區,直接排入松花江。目前,哈市先期建設完成了文昌污水處理廠、太平污水處理廠和馬家溝污水截流工程、沿江生活污水截流工程等重大項目,實現了哈爾濱污水處理率『零的突破』。其中,沿江排水區已建成12公裡長的沿江截流管線,將該區域污水全部收集到太平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後排放;馬家溝排水區已建成46公裡兩岸截流管線,達標處理後排放。但是何家溝、信義溝、松北排水區域的污水仍在直接排入松花江。經檢測,污水排放使176種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松花江哈爾濱段的部分水體已呈IV類。

  消除水污染面臨幾多困擾

  為了加快松花江流域治污工作,徹底消除松花江哈爾濱流域區段的水體污染,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十一五』期間,將在何家溝上游南崗區建設平房污水處理廠,在下游群力新區建設群力污水處理廠,在信義溝下游道外區建設信義污水處理廠,在松北區建設松浦污水處理廠。力爭到2010年,全市城區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9萬噸/日,躋身全國污水處理先進城市之列。

  有關人士稱,以上4個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哈爾濱將形成較完善的污水治理體系,消除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污染源,將改善哈爾濱的生態環境。

  然而,4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也同樣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有待破解。首先是投資問題。污水處理廠建設長期以來單純依靠國家、省、市政府的投入,通過擠財政、申請國債資金、舉外債等方式籌集資金,導致城建資金非常緊張。對於城市污水處理廠來說,緊張的財政收入、靠政府包辦投資杯水車薪,滿足不了哈市快速發展的需要。第二是體制問題。由於種種原因,產權結構單一,決定了其運作模式的非市場化,難以實現產業化。政府投資建設、管理污水處理設施,存在著人員臃腫、人浮於事、管理效率偏低、運營費用較高等現實問題,社會效能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拓寬融資渠道走向產業化

  就哈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所面臨的普遍性困難和問題,眾專家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其中,多數專家都提到,舊的投資模式亟待改變。目前,南方發達城市,包括東北三省一些城市,引入市場機制,民間、社會資本及國外投資進入公共事業設施建設步伐開始加速。就水污染防治來看,全國每年建設100多個污水處理廠,80%%以上的城市采取了開放市場,采取市場化機制解決建設資金的方式,這其中采取最多的融資方式是BOT方式。所以,要擴大市場的開放度,引入市場機制,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近幾年,哈爾濱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和發達地區城市相比,推進的進度還不夠快。就哈爾濱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國家發展規劃要求來看,靠政府一手包攬是不行的。

  重慶康達公司有關人士建議,應按照產業化發展要求,盡快調整污水處理收費的機制,建立財政補償機制。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污水處理廠運營、投資收益最終來自用戶交納的污水處理費,如果污水處理費不包括污水處理廠運營成本,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補貼。

  另外,政府應當加強監管力度,嚴格規范投資、建設、運營等企業行為。這裡面包括嚴格合同管理,減少政府和投資者的風險,培訓這方面『懂行』的人纔,組織這方面的專家參與討論、談判、建設等。

  而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技術上,眾專家也提出了好的建議。國家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鄭興燦建議,在廠址選擇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應依據相關規劃和環境要素因地制宜的確定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廠址,分散和集中相結合;同時廠網銜接,促進再生水的利用。在城鎮密集區域和有條件的地區,經技術經濟比選後可以打破行政區劃,若乾個城鎮聯合建設污水處理廠。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