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電 11日,記者從哈市環保部門了解到,今年前幾個月,哈市各縣市環保部門狠抓環保第一審批權的落實,新進駐企業全部執行環境影響評價。
近年來,隨著哈爾濱各項環保措施的嚴格要求,新建企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大小已經成了能否落戶的重要指標。於是,一些企業紛紛采取『污染下鄉』的『戰術』,尤其是距離哈爾濱較近、交通比較發達、人力土地等成本相對便宜的各市縣,成了污染企業的首選。對此,各縣市環保部門提高門檻,嚴把環保第一審批權。
記者了解到,阿城市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對103家單位進行全面監管。五常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穩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尚志市全面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措施,在螞蟻河尚志段設立18個水質監測點,水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尚志鎮內45家洗浴業戶全部更換型煤鍋爐或使用清潔燃料。雙城市植樹造林(包括防沙林)16411畝。與此同時,雙城市農村共清除生活垃圾24萬立方米,糞肥64萬立方米,改建定點垃圾處理廠683個,設垃圾箱1814個,清理違章建築510處,湧現出蘭棱鎮石家村、東官鎮慶新村、樂群鄉光華村、杏山鎮順利村等一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好典型。
賓縣關閉治理無望的賓西中心造紙廠,其餘造紙廠全部通過治理驗收;二龍山點源污染治理全面開展。依蘭縣制定印發了《依蘭縣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預案》。方正縣投資6000萬元,實現集中供熱80萬平方米,取締煙囪90根,年消減煙塵排放量3200噸,二氧化硫323噸。木蘭縣辦理『三產』小型排污者繳納排污費手冊60本。通河縣發展循環經濟,新增用粉煤灰生產免燒磚企業四家,年處理粉煤灰3.2萬立方米;新增供熱面積4萬平方米,取締超標排放采暖鍋爐2臺。延壽縣城鎮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