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我省首批受『西部助學工程』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畢業
2006-08-13 16:29: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松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3日電 2002年,我省被納入國家『西部開發助學工程』,開始資助一些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為了把國家的關懷傳遞給更多的身處貧寒中的優秀學生,在此基礎上,我省實施了西部開發『一加二』助學工程,即在中央資助的基礎上,省、市(地)再增加資助相應數量的,當年考入全國重點高等院校或省屬重點高校的,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無力完成大學學業的本科學生。當年,我省資助了253名貧困學生,截至今年,共資助貧困學生近千名。

  今年,我省第一批受到資助的學生已經畢業,他們將奔赴全國各地工作。近日,記者對部分畢業的學生和在校學生進行了采訪,他們都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將愛心傳遞下去。

  曲曉星:打工幫助貧困學生

  『我不是太陽,不能給每個人溫暖,但我可以做一顆星星,為夜行人照亮前方的路。』曲曉星2002年受到『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走進西南大學校園。進入大學後,她省吃儉用,勤工儉學,把打工賺的1000元錢捐贈給了母校。學校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曲曉星助學基金會』,幫助了更多貧困學生……

  曲曉星家中五口人,父母、姐姐和弟弟。父母體弱多病,沒有固定工作,靠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家中經濟拮據,但父母堅持供他們姐弟三人上學。看到辛苦的父母,曲曉星立志要考上大學,不讓父母再在嚴寒酷暑中為了生活而奔波。

  2002年,曲曉星拿到了西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時,她恨不得馬上飛到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但回到家中看到父母每天拖著病體,還要去給造紙廠扒樹皮賺錢時,曲曉星沈默了,家裡實在承擔不了這筆費用。正在一家人一籌莫展時,曲曉星得知我省被納入『西部助學計劃』。在申請後,經過審核批准,她獲得了國家的資助,順利地走進了大學校園。

  曲曉星說,自己是幸運的,在為學費苦惱時,得到了資助,但她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幫助,她要回報社會,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

  進入大學校園後,她利用業餘時間打工,靠發傳單、做家教賺取生活費。在攢夠1000元錢後,她迫不及待地將這些錢郵回了母校,希望幫助那些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學校收到這筆資金後,成立了『曲曉星助學基金會』,被曲曉星這種精神所感動的社會各界也紛紛捐款,目前,基金會已幫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

  今年畢業後,曲曉星被山東省一家生物制藥廠錄用。曲曉星說:『我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伸出手,就會有更多的孩子走進校園。』

  王子二:把愛帶回家鄉

  出身寒門從不氣餒,面對挑戰從不退縮。這就是我省得到『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王子二留給人的印象。在學校,他參加了西部助學社團,組織同學們捐款,資助更多貧困學子。

  王子二出生在佳木斯市的一個農民家庭,與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過著貧困的生活。姐姐在小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因家中生活困難錯過了治療時間,成了聾啞人。王子二從小知道,只有刻苦讀書,纔能走出貧困,纔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就在他上高中二年級時,母親發生了車禍,攤臥在家中。掛念母親的王子二經常騎一個半小時的自行車,回家看望母親。結果在期末考試時,他從年級前10名跌到60名。不了解情況的老師認為王子二貪玩,把成績單郵到了他家。母親看到成績單後哭了,認為自己耽誤了兒子的學習。

  從那以後,王子二明白,自己的進步就是給母親最大的欣慰。他全心投入到學習中,於2002年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

  大學期間,因學習成績優異,他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學生』稱號。

  在學習上取得成績的同時,王子二認為,自己的未來是國家給的,要盡量為別人創造更好的未來。當聽說西藏林芝第一中學有一名學生上不起學,他馬上組織同學為這名學生捐款。2005年,他和學校其他省份受到『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的學生一起,進行了一次『愛心捐助』活動,收集同學的一些不用的衣物、書籍等,通過民政部門捐給困難學生。令人欣慰的是,除了衣物、書籍,他們還收到了4500元捐款。他還資助了綏濱縣的一名貧困學生。

  現在,王子二已經畢業,被學校保送讀碩士研究生。他說,他會一直關注家鄉的貧困學生,將更多的愛帶回家鄉。

  秦明:把愛傳遞下去

  他是一個自強不息的貧困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後被保送讀碩士研究生。2005年,在他和其他貧困大學生的努力下,我省部分受助的貧困大學生成立了『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同學長春同學會』。

  他就是我省被納入西部助學工程後,第一批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秦命。

  秦明出生在三江平原上的友誼縣。1995年秦明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家中生活困難,爺爺被病魔奪去了生命。當時,因工廠效益不好,父母雙雙下崗,家中的生活更加清貧了。

  在秦明上初中的時候,父母為了他將來有發展前途,想花錢把他轉到重點中學讀書。但懂事的秦明堅決不同意,他知道家中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堅信,只要自己勤奮、努力,肯定會有收獲。工夫不負有心人,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重點高中,這也離他的大學夢更近了一步。

  2002年,秦明如願以償,以610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

  雖然學習緊張,但他還是經常組織同學做一些能夠幫助他人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自己就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

  2005年,在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他了解到,我省受到資助上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於是,和幾個比較早受到資助的同學商量組織同學會。2005年,『西部開發助學工程長春同學會』成立了。

  同學會成立後,他們首先選擇了孤兒院,用平時打工賺的錢、省吃儉用節省下的錢,給那些孩子買學習用品,輔導孩子學習。秦明說,『我們都是受到過國家幫助的人,要通過同學會,把愛傳遞下去。』

  於海波:青春獻給貧困山區

  『在這裡,我找到了自己。』今年,曾經受到西部開發助學工程捐助的我省貧困大學生於海波從吉林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到南方企業工作的機會,主動到了只有3萬多人口,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自良鎮政府工作。10日,記者電話采訪了遠在廣西的於海波。

  於海波出生在寶清縣的一個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中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一家人靠僅有的幾畝地為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難。雖然父母都是農民,但他們平時省吃儉用,供於海波兄妹三人上學。看著望子成龍的父母,於海波暗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

  就在於海波上高中的那年,由於家裡收成不是很好,三個孩子上學負擔過重,父母含淚讓妹妹輟學了。後來,弟弟也輟學在家,幫助家裡種地維持生計。背負著全家人眾望的於海波更加努力學習。2002年,他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吉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得知這個消息後,全家人為之欣喜了一陣後,為學費犯了難。後來,省精神文明辦公室將其納入了我省西部開發『一加二』助學工程,負擔他的學費。

  『我是得到資助纔得以上大學的,我也要去幫助那些困難的人。』進入大學後,作為班長的於海波在學習之餘,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於海波聽說了西部志願者活動,知道了西部地區的貧困,需要很多人去幫助當地人脫貧致富。當時,很多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因為他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所以,同學都希望去一些大的企業,找一個高薪的職位。但此時的於海波卻忙著查詢有關西部志願者的情況。

  今年4月的一天,輔導員告訴他,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自良鎮政府到學校招聘鎮政府乾部,那個地方雖然不屬於西部,但經濟還很落後,需要人纔。當時,上海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向於海波拋出了橄欖枝,這份工作正好和自己所學的專業相吻合,而且工資也不算低。但於海波拒絕了那家公司的誠聘,專心參加自良鎮政府的考試,選擇了這份每個月750元工資的工作。

  7月24日,於永波正是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自良鎮政府報到。一張桌子,一張木床是政府為他配備的生活用品。為了省錢,他只買了一床被子,鋪在床上,晚上就用一個小的毯子蓋在身上。

  於海波說,雖然去之前他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但當地的情況遠比他想像的要艱苦得多。

  當地經常發生山體滑坡,他每天跟隨當地乾部挨家挨戶走訪,告誡山下的村民注意安全。於海波說,他一定認認真真做事,努力用自己的知識,幫助當地群眾擺脫貧困。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