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電 『天氣預報:哈爾濱今晚到明天白天晴,偏西風3到4級,15℃到27℃。本周以晴為主,氣溫前低後高,悶熱漸漸遠去,金秋已經來到。』每天傍晚,哈爾濱市很多手機用戶都會收到這樣的短信,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提供這種信息服務的市專業氣象臺,從2003年開始推出氣象科技服務項目,從當初的3000餘用戶、年收入不足10萬元,到如今擁有近20萬用戶、年收入超200萬元。
據市專業氣象臺臺長曹彥介紹,該臺從2003年開始推出氣象科技服務,先後與移動、聯通、通信等合作開通商業氣象短信業務,建立了防災減災氣象短信服務系統。之後又開通了農情天氣預報服務,針對農村用戶提供了更翔實的農業氣象信息服務。同時,還免費為公眾不定時提供各類短期短時重大天氣預報警報和公益性氣象防災減災信息服務。目前,天氣短信服務已推出9個類型20多種短信版本,分半年和包年業務,每月資費3元到5元。全市接受商業天氣短信服務的手機用戶近20萬戶,約佔全市370萬手機用戶的5.4%。
近兩年來,哈爾濱市一些企業也認識到了氣象信息的重要性,紛紛和哈市專業氣象臺簽訂協議。企業為自己享受氣象信息服務『埋單』的同時,也從『靠天吃飯』中獲益匪淺,接受專業氣象服務的企業已由最初3家發展到現在的10多家。黑天鵝家電商場訂制了專業氣象服務,專業氣象臺為該商場提供每天24小時的溫度預報,同時每周一、三、五提供5日滾動溫度預報。該商場根據此氣象信息,及時了解氣溫情況,調整相關商品的銷售。哈市一家大商場負責人張女士說,在2004年暖冬時,因為預訂了專業氣象預報服務,商場根據天氣情況提前運籌帷幄,減少對厚重御寒服裝的采購,迎合了市民的購買需求,多賺了不少。
氣象隱藏經濟價值。據了解,經濟學上有一條『德爾菲氣象定律』,即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也就是說,企業在氣象信息上每投入一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應用,經濟回報率可能會更高。但因為人們相關意識落後等問題,雖然哈爾濱市『氣象經濟』潛力巨大,且已初現端倪,但要轉化為成熟的有形市場尚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