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電 顏色各異的特色饅頭、香味誘人的鹵制品……這些超市自制食品的領地越來越大,然而在天氣炎熱的季節裡,記者發現,超市自制食品普遍存在薄弱的環節。
在走訪中,記者看到,不僅在飯口時前來挑選自制食品的消費者較多,平常時段也會有消費者前來光顧。但它們的生產日期十分混亂,有的雖然有標簽,卻是沒有生產日期,什麼時候生產的,只憑銷售人員的一張嘴。饅頭、雞翅等熟食都是明晃晃地裸露在室溫下的,有的櫃臺周圍還彌漫著一股說不清楚的氣味。前不久,記者就接到過消費者投訴,反映在某超市購買的自制鹵制品,買回家吃的時候感覺表面發黏,似乎已經不大新鮮,可在購買的時候銷售人員卻說這是當天生產的。
此外,記者發現,銷售人員的衛生意識良莠不齊。記者在一大型超市內看到,超市有些自制食品正在供消費者現場品嘗,食品旁邊散放著一次性的牙簽,免費讓顧客品嘗,但記者注意到,促銷小姐沒戴口罩,端著食品向旁邊的顧客大聲地介紹食品的口味及優惠,絲毫不顧口中飛出的唾液是否會落在食物上。記者在一些超市內還看到,銷售自制食品時銷售人員帽子、手套、口罩佩戴不齊全的現象也有存在。
據了解,每年5月份到10月份是超市自制食品的投訴高峰期,問題主要集中在標識不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標注不規范、食品變質有異味、衛生環境不過關等方面。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這些自制食品時,弄清生產日期、保質期後再買也不遲。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