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題:『沙患』撕裂哈市東部生態屏障
阿什河流域是哈市市區東部的一道綠色長廊,對於提高哈爾濱市城市生態效應、防風固沙、保護植物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近些年非法采沙行為屢禁不止,給生態環境、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破壞生態——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源頭之一
鏡頭一:阿什河新風橋下兩側。茂密的植被由於大沙堆的擠壓,像斑禿一樣散布在河床上。
鏡頭二:道外區團結鎮百菜村村口。一個個大沙坑裡積滿髒水,無人填埋,沙坑旁一個個大沙堆遮住人們的視線,使與阿什河近在咫尺的村民在家門口也看不到河水。
鏡頭三:香坊區黎明鄉幸福村。幾位抱著小孩的婦女站在沙場旁議論:『聽說政府要整治沙場了,我們的孩子不能像咱小時候那樣守著河邊都不敢下河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非法采沙,已經使阿什河下游沿岸地區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特別是春秋風起,漫天黃沙,生態環境日趨惡劣。哈工大生態所所長、博導楊謙日前在踏查阿什河流域時說:『如果非法采沙再繼續下去,阿什河流域的生態鏈條就會徹底斷裂,植物多樣性會遭到完全毀滅,無法恢復,草木無法再生長,殘存濕地也會蕩然無存。』
阿什河流域防風固沙能力的消弱,降低了對城市氣候的調節功能。省環科院規劃所所長、高級工程師何晨雁為此痛心疾首。他說,大風一起,阿什河河沙四處飄散,成為哈爾濱市發生揚沙天氣或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源頭之一,嚴重危害了哈爾濱市的整體生態環境。
與生態破壞相伴而生的是土地狀況的惡化。由於絕大部分非法采沙業戶是私自與村屯簽訂土地使用協議,在廢棄地、五荒地和耕地上采沙,直接導致了土地的沙化,有限的土地資源遭到破壞,使郊區人多地少的狀況進一步惡化。
據專家介紹,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非法采沙,導致周邊農田土壤表層發生風蝕,黑土層減少,富含有機質和養分的表土層流失,造成大面積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產力衰退,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危害城建——千萬立方米低質河沙流向市場
據介紹,在阿什河下游沙場,近幾年的采沙總量約為1000萬立方米左右。在市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工作領導小組調查摸底時,對阿什河下游各沙場采出的沙子進行了質量檢測。經具有資質的質量檢測部門檢測分析,阿什河流域絕大部分河沙因其含土量大,達不到建築物、構築物應力的抗拉、抗壓強度要求,不符合建築用沙質量標准,不適合用於建築物建造。負責調查的有關專家表示,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已經嚴重威脅哈市周邊區域的建築物使用壽命和安全。
非法采沙給建築市場帶來安全隱患,同時還威脅到哈市電網的輸電線路安全。記者在道外區團結鎮一處沙場看到,一個大大的沙坑已經挖到電塔根部,電塔基礎附近的土壤已經松動;沙坑裡還灌滿了水,長期浸泡下,電塔周邊的土壤將可能進一步松動、滑落。如遇大風天氣,電塔極有可能傾斜或倒塌。
據哈爾濱電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66千伏、220千伏的36個區段的輸變電乾線橫穿阿什河流域,共有電塔30多座。非法采沙已經使河岸土壤塌落嚴重。一旦情況繼續惡化,輸電線路隨時都有中斷的可能。
影響生活——遍地沙坑大部分變成『垃圾坑』
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已經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乾擾和破壞。
在道外區團結鎮百菜村,一村民指著堆滿垃圾的大沙坑非常氣憤,因為這裡有沒人管的大沙坑,一些拉運垃圾的車輛圖省事就往裡傾倒生活、建築垃圾,導致阿什河兩岸形成大量『垃圾沙坑』,往日水清魚肥的阿什河都快成臭水溝了!一到夏天,『垃圾沙坑』臭味熏天,附近的村民都深受其害。
據介紹,阿什河下游非法采沙的沙坑總面積達到90萬平方米左右,沙坑平均深度8米左右。遍布沙坑的阿什河兩岸成了垃圾的聚集地,嚴重污染了阿什河水體,造成阿什河淨化、過濾污染物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同時,四處遍布的沙坑還改變了原來河道的泥沙輸送路徑及河床穩定的條件,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威脅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非法采沙還降低了原有地面高程,令即將建設的阿什河防洪工程產生滲透問題,嚴重威脅堤防安全和穩定。
據省民革調研部部長袁偉東介紹,非法采沙的危害非常嚴重,沙場與農民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阿什河流域沙場都是佔用廢棄地、五荒地和耕地采沙、存沙,沙場周邊土地沙化嚴重,農民意見很大,引發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多。只有進行徹底的清理取締,纔能恢復阿什河流域的生態功能,保護沿岸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