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現代人日益講求生活質量和品位,從洗浴上就略見一斑。你看,許多洗浴中心、商務會館相繼推出了納米活水浴、天然珍珠浴、花瓣浴、精油浴、光波浴等等洗浴形式,且大都宣稱具有保健養生、美容美體之功效。
那麼,洗浴真的那麼神奇,能達到美膚健身的目的嗎?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鄭淑雲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選擇有科學依據的浴種
現在洗浴的種類越來越多,像常見的牛奶浴、藥浴、茶浴、溫泉浴等,都是經過實踐證明了對身體保健有益的洗浴方式,人們可以有選擇地采用。但對於新推出的、尚未被實踐證明有功效的洗浴方式,要慎重選用。
一位60多歲的老人患有胃潰瘍,聽說在納米活性水中浸泡3~4分鍾,可減輕和控制病情;他還患有痔瘡,聽說用活性水淋浴腹部,能治療慢性便秘並防治痔瘡,便前去一試。誰知,洗浴中出現了頭昏、眼花、心慌等癥狀,當天晚上就住進了醫院。原因是老人洗浴時,水溫太高,使他的全身皮膚、肌肉血管擴張,誘發了心肌梗塞。奉勸身體狀況不佳或是上年紀的人,不了解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不要盲目追求時尚
蜂蜜浴、玫瑰花瓣浴、熱帶雨林維其浴……名字很時尚,但是首先要弄清楚適不適合自己,不要一味崇尚時髦。
一年近50歲的私企經理,聽說菲律賓天然珍珠浴洗後讓人肌膚細膩,於是每天去洗一次。為了滲透得好,她還堅持使勁揉搓,以致皮膚越來越粗糙、乾燥,甚至皸裂,還老是有癤腫發生。到醫院檢查纔知道,她屬於乾性皮膚,洗浴過勤,皮膚缺乏油脂,就易粗糙、乾燥。而且洗浴時她用毛巾在皮膚上反復用勁搓,損傷了皮膚,病菌和有害射線乘虛而入,導致皮膚乾癢癥和癤腫的發生。
洗浴講究方式方法
單純追求時尚的洗浴種類,而忽略洗浴的方式方法,必然導致不良後果發生。
一是要根據個人皮膚狀況來選擇洗浴的種類。乾性皮膚洗浴的目的是補充水分,洗浴時要選擇柔和的浴式,比如蔬菜浴、水果浴等;敏感性皮膚不能選擇太熱的浴式,也不能選擇粗鹽洗浴;油性皮膚,可選擇時間稍長一些的沐浴方式。
二是洗澡不宜過勤。洗澡過勤,容易使皮膚因缺乏油脂而變得粗糙、乾燥、瘙癢、失去光澤,甚至發生皮膚裂紋或損傷而感染。一般夏季每天洗一次,冬季每周洗一次為好。
三是水溫不宜過高。水溫過熱,蒸氣太強,會促使皮膚老化。
四是洗浴時間不宜過長。洗浴時間過長,體表血管擴張,血液集中在體表,內髒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每次洗浴時間以30分鍾左右為宜。
五是不宜酒足飯飽後立即洗澡。飯後1個小時洗浴比較適宜,否則易造成機體疲勞導致低血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