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有媒體8月14日披露了在哈爾濱市環保局出臺關於醫療垃圾處理的新方案後,引發了兩家企業之間、醫療機構與收費單位之間紛爭的問題,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正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同時,業內人士也針對這個問題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哈爾濱市傳染病院一直沒與國環公司簽約,該院感染科的一位負責人認為,國環公司處置費用漲幅太高,醫院難以承受,因此希望能考慮實際情況重新做出調整。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已經與國環公司簽約的三等甲級醫院,可該院總務科韓科長對記者說,我們是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與國環公司簽訂協議的,後來發現對方處置費高得實在有些離譜,經院領導研究,即使冒著被追究毀約責任的風險,我們也堅決不會履行這份協議。
某大醫院一位主管後勤的副院長認為,國環公司處置費這麼高,與公司的未引入競爭機制、經過公開招投標有關,政府在核定價格時要統籌兼顧,不能把企業過高的運營成本轉嫁到醫療單位頭上,從而造成『維護了一家,損害了大家』的局面。
還有專業人士認為,物價部門說定價是由企業的運營成本測算出來的,那麼,這家企業的運營成本到底是多少?從這項業務中賺取利潤有多大?能不能向社會如實地公布一下?決策缺乏透明,很難讓人信服。
《價格法》規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開展價格、成本調查,聽取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但記者在采訪中,絕大多數醫療單位都表示,他們在事前並不知道要更換企業和處置費漲價的消息,更沒人向自己征求意見。
由於眾多醫療單位的強烈反對,國環公司業務開展舉步維艱,使哈市醫療垃圾處理面臨失控危險。采訪中記者就了解到,道裡區一家大醫院的醫療垃圾已經堆積了一周時間沒有處理,而按照有關規定,醫療垃圾囤積不許超過兩天。
黑龍江省物價局相關人士表示,如果經營者對政府制訂的指導價格有異議,可以向當地政府或上一級物價主管部門提起行政復議,要求重新審定。目前哈醫大二院、省醫院等多家醫院都表示,不向高收費低頭,將會采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