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電 題:三招應對新農村建設金融困境
觀點
建設新農村,農村金融的資金支持不可或缺;然而,我省此方面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采取相應而有力的舉措。
現狀
(一)現有農村金融體系極度弱化。近年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使得農業銀行在農村的營業網點大幅撤並,所剩的農行營業機構基本存在於大集鎮,且現有設置營業機構的貸款審批發放權也全部上收;郵政儲蓄不具備放貸業務,使得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信貸扶持完全集中於農村信用社。由於新增設營業機構的高成本以及我省農村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便利等綜合因素,使得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不敢觸及和介入,形成農村信用社"一社支三農"的格局,良性的競爭機制在農村金融市場得不到充分顯現。
(二)農村資金大量外流,使得農村信貸需求的增加與實際資金的供給矛盾突出。由於郵政儲蓄及國有商業銀行具備暢通的結算渠道吸引了大量農村資金,這部分資金完全上劃,根本無法發揮"取之於農,用之於農"的扶持作用。郵儲資金的分流不僅削弱了直接可用資金的整體實力,同時為農村信用社設置了籌集支農資金障礙。
(三)農村信用環境弱化,直接影響了農村金融的整體服務功能。信用意識偏低、惡意逃廢債現象嚴重、農村金融的合法債權不能得到全方位的有效保障、個別地域內的行政乾預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農村金融服務功能的發揮。特別是在信貸扶持的品種上,使得農村信用社在鄉鎮企業和農村個體工商戶貸款的扶持上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態度,不敢貿然向其發放貸款。這種結果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全方位的整體發展。
舉措
(一)力促農村金融多元化發展。第一,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積極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把農村信用社培育成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第二,按照商業化原則,快速建立郵政儲蓄銀行,擴大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的范圍,這樣,既能增加農村金融新的服務增長點,又能使農村資金最大限度的回流。第三,對國有商業銀行,給予積極的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其積極探索農村金融市場新領域。第四,積極引導外資銀行和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這樣既可以實現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多元化,又可以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實現有序的競爭機制。
(二)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在實際工作中要切實形成以地方黨政建設為主、司法部門強制手段為輔、農村金融部門擴大宣傳為補的"三位一體"的信用環境建設網絡,努力構建誠實守信、規范和諧的農村社會環境,為農村金融全方位地開展信貸服務提供可以依賴的外部條件。
(三)創新農村金融信貸服務品種。各金融部門要結合自身特點,針對不同的需求特點,持續加大對農村金融信貸服務品種新領域的開發和創新,通過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推陳出新,盡可能的豐富和擴大涉農信貸服務的品種和范圍,真正滿足農村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