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民俗專家『把脈』民博會
2006-08-19 17:19: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黃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9日電 (記者 黃健)  第七屆『民博會』已開幕,彩塑、刻剪紙、根雕、泥雕等30多個門類的絕活深深地吸引了市民。如何抓住民博會這一有利契機,開發和挖掘我省傳統民間工藝的潛力?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部分民間藝術家和文藝評論家。

  在市場中尋求發展

  多年從事民間民俗工作的專家們認為,民間藝術必須在市場中尋求自身的發展壯大。搞民間藝術最初為了自娛自樂,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變成了商品。

  哈爾濱的民間藝術很早就進入市場了,曾暢銷國內部分城市和地區。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比先進地區落後了。因此必須奮起直追,在開拓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上下工夫。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和廣泛,西方國家對東方文化的探奇和借鑒日趨熱門,國際貿易更好做、更方便、更自由,這為民間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使民間民俗藝術品走向國際市場。

  要不斷注入新活力

  民俗專家說,民間藝術也要不斷創新,要把傳統的技藝變為當代的美,還要與人民的生活形態相適應。這屆民博會上就有人把木雕做成象棋的棋子,年輕人也爭相購買,很受歡迎。再比如現在城市家庭裝修不適應貼年畫了,有展商在民博會上,把小幅年畫鑲在鏡子裡,非常精致,銷路也好。總之,要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就必須不斷創新,有時需要把民間藝術的文化元素重新組合起來,形成新的面目。

  專家們通過參觀民博會認為,必須清醒地看到大多數民間藝人是守著獨特的藝術,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許多地方獲得『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後並沒有因此而增加收入。究其原因,民間藝術在發展中還存在以下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不注重包裝工藝、不注重對外宣傳、不注重整體形象等。民間藝術是土生土長的藝術,帶有一定的原始性、傳統性,這種淳朴的鄉土風格很受外國人青睞。

  『品牌』促進產業化

  在采訪中民俗民間藝術家們一致認為,打造民間藝術就要依靠民博會這樣的『品牌』活動,以此為導向廣泛展示與交流,加大民間藝術的宣傳力度。同時指出,民博會讓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看到了希望,對民間藝術產業化充滿信心。專家們認為,趨同性的文化產品越來越沒有市場,而民間文化作為特色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具有人纔和資源的優勢,具有廣大的受眾基礎,因此發展潛力是巨大的,通過努力必將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