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電 哈爾濱恆通排水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工學碩士祝丹,在創業過程中屢遭專利侵權之苦,卻不願訴諸法律,原因是打官司投入精力太大,而對侵權者處罰又太低,『不值當』。
A.海外歸來申請專利立志大乾一場
1986年哈船院船舶動力專業研究生畢業的祝丹,曾在原哈爾濱電工學院機械系任教。這期間,因為父母都從事建築行業,從小受到熏陶的祝丹也一直對基建感興趣。於是,他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後到一家建築開發公司工作,在工程部負責造價運算等技術工作。這些經歷使他對建築中各系統的運作情況有了深入了解。
1996年,祝丹離開開發公司到新加坡工作,在新加坡環境發展部排水工程部門做排水泵站監控,一做4年。這期間,他有機會全面考察了新加坡污水排放系統,其反衝洗技術引起他的關注,並從中受到啟發,他對地下室小型排污設備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十分看好。1999年,躊躇滿志的祝丹決定回國創業。他將自己經過潛心研究開發的自動地下室污水排放專用設備申請了三項國家專利。憑借專利項目,祝丹於當年成立了哈爾濱恆通排水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企業經審核進入哈高科技開發區創業中心。
經過有關專家論證,祝丹研制的這些系列產品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堵塞水泵、不需清淘等特點,徹底解決了傳統設備的弊端,可應用於地下室廚房及衛生間、人防工程、地下商場、餐廳、浴池等商服性場所的污水排放中。專家認可,產品的應用范圍又廣,祝丹信心大增,他加大投資,准備在此領域大乾一場。
B.首遇知識產權糾紛獲賠僅三萬元
祝丹在慢慢培育市場,每年的銷售額在穩步提高,他的事業在逐步展開。
2002年某小區開發時,祝丹與該小區聯系,詳細介紹了自己產品的特點和工作原理,並將樣機、產品說明等留在該小區。小區初步達成購買11臺設備的意向。隨著小區的建成,談判進程加快,到了最後砍價階段,小區希望祝丹能再降降價。
祝丹正在核算成本時,小區那邊卻突然傳來消息稱,不用祝丹的產品了。怎麼突然變卦了呢?祝丹感覺其中一定有『貓膩』。他馬上派人調查。調查者來到小區,看到了該小區選用的其他廠家的產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其『產品樣本宣傳單』上工作原理中所述的組成部分與自己的專利完全一致,只是將流入、流出止回閥簡稱為『多只閥門』,將過濾器改稱為『分離器』,換了個用詞而已,實際功能完全一樣。他們馬上進行了拍照,並記下生產廠家『銀山給水設備廠』。隨後,祝丹派員工以客戶身份來到該企業,當他們提到市場上還有『恆通』在做這個產品時,『銀山』馬上警覺起來,表情也顯得十分尷尬。
見此情景,祝丹已經心裡有數。他帶著專利、產品使用說明書和拍到的照片等到市知識產權局。市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後,又走訪『銀山』後,指出其侵權的事實,『銀山』慌了,主動打電話找祝丹希望和解。
2003年10月,祝丹正式訴訟『銀山』嚴重侵權,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由於侵權帶來的經濟損失。經市知識產權局仲裁,『銀山』賠償祝丹3萬元。
祝丹告訴記者,其實賠償不是主要目的,排水設備的市場需要競爭,只要企業承認自己錯了,停止侵權就行了。他歡迎更多的企業加入到污水設備的生產中,共同促進產品的昇級換代,同時,合理的競爭能使產品更為市場所認知。
C.培養出的員工成了自家競爭對手
經過7年的打拼,『恆通』的產品佔據了市場近80%的份額。同時,外埠市場也慢慢打開,去年,沈陽、北京的銷勢都在增加,天津的銷量已經超過哈爾濱。公司的系列產品在2003年被省建設廳評為『國內先進』,企業也被評為市政府『重合同守信用企業』。企業的信息鏈、資金鏈已經初步建立。但是,讓祝丹沒想到的是,在培訓員工時,也培養出了自己的對手。
2004年,祝丹手下一個做銷售的人員在工作兩年後,離開『恆通』自己單乾了。從『恆通』學到技術,反過來成立公司與『恆通』打對手戲。現在,『恆通』在談業務時彼此常常碰面。2005年底,公司一名銷售經理帶走一名生產工人辦廠,產品也是地下室污水排放專用設備,不僅如此,這個經理還繼續挖『恆通』牆角,他給每個『恆通』員工打電話,開始利誘,繼而威逼,在挖走一名銷售人員後,最後竟然打上門來,公然擾亂企業生產秩序,在當地派出所介入下,纔被制止。
自從第一個員工離開公司,並給公司帶來損失後,祝丹就吃一塹長一智,在與員工簽訂用工合同時,他加上了一條『員工離開企業2年內,不得自行或加入到其他企業,從事生產、研制、銷售同類產品』的規定。在利益面前,合同成了一紙空文。現在,祝丹正准備跟這幾個昔日員工打一場勞務合同官司。不為別的,只為讓他們吸取教訓,今後學會做人。
據祝丹講,市場上現有五六家企業在生產與他一樣的產品,而這幾家對手中,較活躍的三家恰恰都是他自己培養起來的員工創辦的企業。由於這幾家競爭對手的出現,祝丹不得不降價銷售產品。
D.知識產權保護不完善造成『李逵』怕『李鬼』
祝丹告訴記者,這些人雖然為利益所驅,以為不用付出就能輕巧掙錢,但實際上,核心技術他們並未真正掌握。因此,目前仿冒的產品現在還不能對祝丹構成威脅。但是,祝丹擔心將來。
在市場上,祝丹還發現,一些企業乾脆把『恆通』的產品介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優秀綠色環保單位等『門面』掃描上去,搖身一變也成了高科技企業。對此,祝丹無可奈何,他說自己不會打專利侵權訴訟官司,因為訴訟成本太高、周期長,且在此期間,侵權企業照樣可以繼續仿造生產而不受約束。如判定侵權,執行力度也差,賠償額也沒多少,不值當。況且,這些企業可以一黃了之,再換一個名字繼續實施侵權。手捧一堆榮譽證書的祝丹說,企業應追求利益最大化,以生產為主,沒精力糾纏在官司中。
祝丹的無奈與嘆息向我們提出了嚴肅的問題。全社會如何營造好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能讓守法的企業寒心,讓侵權者逍遙法外,甚至出現『李逵』怕『李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