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按需所乾 按點收錢 友誼縣悄然興起『農業鍾點工』
2006-08-20 22:45: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0日電 過去只聽說『城裡鍾點工』 ,如今在友誼縣湧現了一批『農業鍾點工』 。這些新型打工農民,成為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靚麗風景線。

  從扣棚育秧到水田插秧,從中耕除草到菜田間苗,從收割麥子到攤場晾曬,從放鵝養鴨到放牧牛羊……圍繞農業生產,一些富餘群眾自發地組成一個個打工小組,上門給缺人手的種、養植大戶出勞務、打短工。

  按需所乾,按勞取酬,按點收錢。悄然興起的『農業鍾點工』,既解決了種、養植大戶的燃眉之急,又給農村剩餘勞力帶來了收入,他們人均日收入不少於50元。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友誼縣境內的友誼農場湧現出了一批以家庭性經營為主體的種植、養殖業大戶。這些大戶在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過程中,對農業用工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於是他們在農業生產和銷售旺季便按生產所需,僱用了一些有勞動能力,特別是有技術經驗的人前來臨時幫工。由一些農村和城鎮剩餘勞動力組成的『農業鍾點工』,便相應而出。

  每到大田管理高峰季節,僱工就顯得十分搶手。最多時,縣域內外有近萬名富裕群眾加入到『農業鍾點工』行列,有效緩解了農場農業勞動力的不足。

  農場種植大戶田力海,每年承租旱田和水田千餘畝。農忙時節,他一般每天都要僱100多名鍾點工幫助自己管理大豆、玉米、甜菜和水稻等。胡寶豐是農場的養殖大戶,他承包了佔地近2000畝的幸福水庫,一邊發展養殖業,一邊經營特色飯店。根據養鵝、養魚、養蟹和飯店服務的不同需要,他常年僱用了近20個鍾點工。

  今年,慶豐鄉農民李彩民自家沒有承包土地,他把跟前十幾個富裕群眾攏到一起組成一個打工小分隊,早出晚歸為周邊生產隊的種植大戶出勞務。按照每天8個工點,每小時5到6元工錢計算,他們每人日收入平均在40——50元。如果吃點辛苦,早晚多乾點,一天最高可賺回六、七十元錢。李彩民講:現在打工比種地賺得還實惠,可以算得上一個不用本錢、又沒風險的好職業。

  看到『農業鍾點工』吃香,一些居住在城鎮裡的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也紛紛效仿。每到農忙季節,他們都會來到附近農村去乾『農業鍾點工』。打稻田埂、插秧、鏟地,拿大草、割黃豆、削甜菜、扒苞米……一個生產周期下來,這個打工聯合體的下崗工人人人都可掙到四、五千元。

  像這樣大大小小的『農業鍾點工』隊伍,在友誼縣現在不下千餘個,他們已經成為了推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特殊生力軍。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