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1日電 呼蘭區白奎鎮經過培訓的53名農村女青年到日本服裝廠當上技術工人,每人年薪7萬元人民幣。其中部分女技工在3年合同期滿後,又被北京、上海等地幼兒園聘請,專職教授日本孩子漢語。記者從呼蘭區勞動力轉移辦公室獲悉,該區通過技術培訓使農村勞動力掌握實用技術,在勞務市場上大顯身手。目前該區通過技術培訓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人數已達13.2萬人,年創收達6億元。
呼蘭區注重實現農民的根本性職業轉化,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術培訓。他們在圍繞農民進城務工基本常識、就業的選擇、依法維權等進行引導性培訓的基礎上,重點進行訂單式專業培訓。今年按訂單對5300名農民工進行了專業培訓,使他們系統地掌握計算機、電焊、電工、土木建築、餐飲營銷、制藥等專業技能,培訓後全部安置到北京、天津、大連、威海及哈市等大中城市的工商企業工作。
在培訓方向上,呼蘭區注重特色專業設置,選擇技術含量高的專業進行培訓。區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中心與省農業機械維修研究所聯合辦學,免費培訓電焊專業人員26人,畢業學員經考試全部獲得初、中級電焊專業等級證書,其中找到工作的農民工月薪最高者已達1200元。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