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1日電 從『博弈』到『合作』,政府與金融機構的相互尊重和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了金融發展環境
富錦是個農業大市,過去信用基礎十分脆弱,地方經濟缺乏金融機構強有力的扶持。一面是企業缺錢貸不來,一面是銀行有錢不敢貸。地方政府希望信貸規模最大化與銀行業追求信貸風險最小化曾經成為一對解不開的矛盾,地方與銀行在博弈中的矛盾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富錦經濟和金融的長遠發展。
如何打破這一瓶頸,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金融生態模式,實現地方經濟與金融發展的雙贏?兩年前,富錦市委書記黃福清明確提出:『沒有金融的發展就沒有地方經濟的大發展,支持金融工作就是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這一理念迅速成為富錦市委、市政府金融工作的共識。全面給金融機構『松綁』,政府在銀行和企業間不再扮演信貸行為的斡旋角色。在建立政銀聯席會議制度平臺的基礎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共同研究掌握國家金融政策,協調解決金融運行中的有關問題,地方充分尊重金融系統的有關規定並嚴格遵守,任何人不得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名義用行政乾預的手段對銀行信貸行為施加壓力。一方面,富錦市將誠信制度的建立和金融環境建設作為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的戰略目標,積極協助金融系統加快信貸誠信體系建設,幫助銀行提昇內控管理能力。2006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協助金融機構建立開通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級。通過實現信息共享,全市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掌握了在個人信貸方面『賞罰分明』的『紅名單』和『黑名單』,從根本上規避了金融風險。另一方面,該市努力構建完善的金融法制環境,加大金融訴訟案件的執法力度,加大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等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正常的社會信用秩序。各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明細就擺在市長的案頭。近兩年來,該市嚴厲打擊各類惡意逃廢債務行為,在全市緊鑼密鼓地開展依法清欠工作。截至目前,富錦市金融系統共收回現金1978萬元,化解不良貸款9400多萬元,有力地維護了金融債權。
從『投桃』到『報李』,金融業的迅速成長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政府的行為逐步使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給富錦各家金融單位吃了個定心丸。為了支持『三農』工作,富錦市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幾年來,人民銀行累計向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5.1976億元,該聯社今年貸款投放量猛增至7.9億元,僅向區域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貸款便達9000多萬元。該市天野牧業公司、賽瑞集團有限公司、富錦米業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在金融部門的全力支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在廣大農戶致富增收的過程中,市農村信用聯社面向具有一定信用等級的農戶開辦農戶貸款『一折通』業務,5萬元以下的貸款實施隨用隨貸。為了方便農戶,聯社還開展了信用村戶評定工作,只要還款信譽好,只要在當地信用社辦理一次手續,就可以在三年內隨時到信用社辦理貸款。負責糧食購銷的該市農發行成為支持該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向該市累計投放項目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和扶貧貸款額最高達45億元。建三江勝利糧油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知名的糧油加工企業,資金不足一度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農發行主動為其解決3000萬元的低息貸款,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如今,建三江勝利糧油有限公司的年小麥加工能力已達8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800萬元,成為富錦市的一大財源。富錦市在繼成為『中國大豆之鄉』後,再獲『中國東北大米之鄉』的殊榮,成為聞名遐邇的『北國糧都』。市工商銀行僅今年上半年的資金投放量即超過了3億元。該市建設銀行也積極參與到該市風電能源等大項目建設中,為西山風力發電站建設投放一期、二期貸款共計3.8億元……
從『增收』到『增效』,政府與金融機構的良好合作實現了前進中的互利雙贏
富錦市的政銀合作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更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在發展中謀合作,在合作中促發展,真正實現了金融業與地方經濟互利雙贏的良性互動、和諧發展。這種『雙贏』具體體現在哪裡?下面的一組數字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雙贏』體現在地方財政增收上。2005年,富錦市工商稅收歷史性突破億元大關。風力發電、熱電廠擴建、米業集團的建立等大批市級財源項目將為富錦財政『開源』提供不竭的動力。
——『雙贏』體現在地方工業經濟增長上。金融部門的強力支持使該市工業經濟再寫輝煌。2006年1~4月份,實現稅金884萬元,同比增長52.9%,;實現利潤1080萬元,同比增長20.5%。
——『雙贏』體現在農民增收上。充足的支農貸款為農民致富提供了堅實的財源保障。去年,富錦市僅支農貸款一項,就助農增收5000多萬元,今年預計超過8000萬元。
——『雙贏』體現在金融系統的全面增效上。2003年,富錦市金融系統虧損12364萬元,2004年該市金融系統贏利4910萬元,2005年贏利7855萬元。富錦市建設銀行僅支持西山風力發電站建設貸款一項,每年就給該行帶來300多萬元的純贏利。
——『雙贏』體現在金融系統的跨越發展上。通過開展支農增收,富錦市農村信用聯社實現了從2001年虧損掛賬3700餘萬元到2005年盈利1055萬元飛速跨越,今年預計純贏利超過2000萬元,成為全省縣級農村信用系統的領軍旗艦。富錦市工商銀行在有力支持了富錦市工商業發展和國有企業改制順利推進的同時,2006年上半年企業經營利潤實現800多萬元,飆昇至全省縣級排行前五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已成為富錦市加快發展的最好『名片』。一個政策更優惠、環境更寬松的經濟發展『窪地效應』正在富錦市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