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電 市民姜女士前日為侄女聘家教,補習語文和英語。她在哈爾濱道裡曼哈頓商廈門前轉了一圈也沒找到合適的人,轉身要走時,一男青年上前搭訕:『阿姨,您要找家教嗎?』
男青年告訴姜女士,他是某大學大三學生,家在外地。姜女士讓男青年拿學生證看看,男青年說忘帶了,下次講課時一定帶來。因為男青年的要價比其他家教低,而且衣著朴素,說話特別有禮貌,姜女士便帶他到家裡試講。可講課效果很不理想,語文講得結結巴巴,英語更差勁。侄女告訴姜女士,她覺得這個家教根本不像大學生。男青年辯解說,自己高中是學俄語的,上大學後纔改學英語,再加上有點緊張,纔會這樣。
隨後男青年可憐巴巴地說:『阿姨,我家很窮,學費都是父母給我借的。每年寒暑假我都留在學校,就為了省點路費,當家教只是想掙口飯錢。阿姨,您給我個機會,我回去好好准備,一定能講好。』說著還掉了幾滴眼淚。姜女士心軟了,同意讓他先講一周。
臨出門時,男青年說:『阿姨,您能先借我點錢嗎?這個月家裡實在困難,我媽沒給我寄生活費,得靠我自己掙錢,可我現在一分錢都沒掙到,連吃飯的錢都沒有。』姜女士動了惻隱之心,心想講課費遲早要給他的,不如現在給他,還能做點好事。於是給了他200元錢。
第二天,男青年沒按時出現,姜女士撥打他留下的寢室電話,居然是空號。姜女士又到男青年說的學校去找,結果該校根本沒有這個人。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