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記者22日從市文管站了解到,從今年年初至今,收到市民自願捐贈的文物近百件,其中以古動物化石為主,大約50餘件,是去年同期的二倍左右。市民捐贈的意識日趨提高,一旦發現文物,一般都會在第一時間內通知文博單位,並盡量保護現場。
7月,在呼蘭區蓮花鎮某施工現場地下,挖出一只裝著萬餘枚銅錢的陶瓮,裡面藏有100公斤左右的包括4個朝代的銅錢,銅錢中包括大量罕見的宋代『太平通寶』、金代『正隆通寶』。為保護現場,村長疏散了現場人員,向有關部門匯報。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用編織袋將銅錢運回派出所保管。
此外,還有很多市民捐贈古化石,它們多為遠古時期野馬、野牛的腿骨、瘠骨。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大部分都是在施工現場拉來的沙堆裡發現的,雖然並不完整,但對研究黑龍江省遠古時期的氣候、地質、動植物生長情況都有很大幫助。這些古化石一般在施工現場被發現後,都能在第一時間送到文博考古部門或請專家到現場進行鑒定。
據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隨著文物知識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市民了解到了文物的真正價值。市民來捐贈文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也不明白它的價值,還是交給國家,進行有價值的考古研究吧。』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