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電 題:高端平臺再創輝煌
天高雲淡,金風送爽。8月21日至23日,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2006『中國—俄羅斯年』的活動項目之一——第一屆中國·哈爾濱國際科技成果展交會、2006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俄科技合作論壇在這裡舉行。3天共組織專場項目推介會23場,簽訂了正式合同209項,意向性協議201項。這些項目的實施,對於進一步提昇雙方科研發展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哈科會』搭建對俄科技交流平臺
記者在『哈科會』項目展示現場看到,每個展廳裡都擠滿了參會代表,他們都忙著與國外專家和企業界代表洽談對接。
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李凱英說,參會的專家大多數是來自國外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高新技術領域及前沿技術研究。因此,所有參展的項目均屬於國際上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和具有較強應用價值的先進適用技術。同時,為了辦好這次展會,哈爾濱市有關部門於會前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征集的參展項目都是我省、哈爾濱市急需的技術項目。
國家科協副主席齊讓表示,這次展會參展項目都很具體,能夠迅速轉化為產品,必將促進雙方的科技發展。對哈爾濱、黑龍江乃至今後中俄兩國科技進步、科技合作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哈爾濱對俄合作優勢明顯
哈爾濱是全國開展對俄科技合作的前沿,是中俄產業化合作項目投資的熱點城市。像『三大動力』與俄方企業在電站設備方面的合作就具有先天優勢。而哈爾濱作為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發展的重點城市,從50多年前開始就積累了豐富的對俄合作經驗。因此,哈市大中型企業在技術體系上與俄羅斯有諸多相似之處,有利於開展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及合作開展後續創新。
科技部黨組成員張景安說,哈爾濱在對俄科技合作方面具有3個優勢:三大動力等『老工廠』,幾十年來給國家生產了無數產品,同時也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哈爾濱擁有全國較集中的、從事中俄科技交流與合作的人纔資源優勢;哈爾濱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包容、多元的文化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影響。有了大工業的優勢、人纔的優勢、文化的優勢,哈爾濱將形成強勁的競爭力。
『國家年』背景下『哈科會』意義重大
張景安在『哈科會』開幕式上說,中俄兩國元首作出互辦『國家年』活動的決定,這是兩國關系史上的創舉,它使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決定把首屆『哈科會』確定為『中國—俄羅斯年』國家級重大活動之一,目的就是突出『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這個主題,進一步拓寬和暢通國外先進技術向我國轉移的渠道,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設成為中國對俄合作的示范基地,服務、輻射全國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張景安表示,目前,中俄科技界、企業界相互缺乏了解是當前制約兩國科技和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雙方可相互舉辦專業性和專題性的展覽、展示會和洽談會,相互推薦,開拓市場,科技創新,將形成強大的市場推介力。
哈爾濱借『哈科會』騰飛
據了解,哈爾濱市政府已確定每年撥款1500萬元作為對俄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省政府也確定,每年從產業化專項資金中撥款2400萬元,用於支持對俄合作項目。同時,對展會期間成功對接、達成正式合作簽約所形成的後繼研發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將在安排攻關計劃上予以優先支持;產業化合作項目予以優先列入對俄科技合作產業化計劃,並優先享受入駐對俄合作產業園區等優惠政策;同時,對重大科技開發項目給予開發銀行軟貸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