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制度規則誠信社會的基石——訪省委黨校政治學部主任韓健鵬
2006-08-24 10:14: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蔡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4日電 日前,黑龍江省『誠信龍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對5家失信企業給予曝光,利用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抨擊其失信行為,此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就制度規則在誠信建設中作用和意義,記者采訪了省委黨校政治學部主任韓健鵬。

  信用是法治之外最基礎的要求

  韓健鵬認為,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缺失,市場經濟難以健康有序發展;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沒有誠信,怎能構建起真正的和諧社會?然而,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誠信缺失卻成為難以治愈的頑癥。僅就經濟領域而言,制假售假,合同欺詐,虛假招標,騙稅逃稅,偽造賬目,惡意拖欠,變相傳銷……如此種種行為已成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為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構建的一大障礙。

  韓健鵬說,造成社會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復雜的。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成了傳統的人情社會。『人情』和關系被不斷放大,規則、法治則越來越淡化。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信用卻是一個在法治之外最基礎的要求。在我國,信用記錄不全,信用查詢不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觀上對信用重視不足,因而導致中國信用體系的建立缺乏基礎平臺。在此次曝光的5個企業中,就有4個是惡意拖欠銀行貸款,而且是采取多頭貸款方式。這些企業在銀行系統都沒有建立信用記錄,銀行不掌握他們的信用狀況,也無從調查,造成多頭貸多頭欠的後果。同時,市場經濟秩序不完善、企業管理方式落後、相關法律制度缺陷以及失信成本過低,使得企業間交易信用嚴重失控混亂。可見,拯救社會誠信,構建誠信社會,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全社會一起努力,形成合力,纔能加速推進誠信塑造的進程,最關鍵是制度規則的建立和切實的執行。

  應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

  韓健鵬說,誠信的自律必須以制度規則為基礎,沒有相應的制度規則架構做支橕,誠信社會是塑造不起來的。必須注重在社會各組織(階層)之間、社會各組織內部建立健全分工合作、公平競爭、分配公正的機制,為誠信提供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為促進人們養成好習慣,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和誠信系統,為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記載和查詢提供一個基礎平臺。通過為市場主體建立誠信檔案,讓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向社會公開,使守信者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也使失信者無處藏身,為自己的失信行為付出代價。被曝光的企業當中,有的盲目擴張,拿了銀行的錢投資,收回來的貨款得到了效益,用利潤周轉擴大再生產,本來你可以找銀行再貸款,但現在的貸款客戶都在人民銀行系統裡面,有一期利息不還,就有不良記錄,信用等級下降,要取得貸款非常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早期還款,有用再借,銀企雙贏,這樣纔是良性循環。

  要強化失信懲戒機制

  韓健鵬認為,通過強化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失信行為的成本,使每個社會成員和市場主體都充分意識到誠信的實際價值及其對自己的現實利益,認識到失信對自己切身利益的直接損害。更要使嚴重失信者尤其是嚴重失信企業寸步難行。此次對失信企業曝光,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決心,敢於揭瘡疤,讓失信者無立足之地。當然,這有賴於誠信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既有法律的規范約束作用,同時也可依法制裁失信行為。潛秩序、潛規則是對誠信規則的巨大破壞,必須堅決予以反對。銀行內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員素質,避免有人利用『潛規則』與企業勾結套取銀行貸款。必須加快規則整合的進程,使誠信規則切實得到尊重和執行,成為社會交往和企業交易以及各種社會關系的自覺要求。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