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寶寶突受傷 救助小妙方
2006-08-25 09:45:4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5日電 寶寶突然受傷,在身邊沒有專業醫生的情況下,你除了給孩子擦眼淚之外,還應該做些什麼呢?了解這些兒童家庭急救方法,可以幫你在意外發生時,將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禍從口入……

  誤食乾燥劑

  市面上的乾燥劑大致上有四種,一種是透明的硅膠,無毒性,誤食後不需作任何處理;一種是咖啡色的三氧化二鐵,只有輕微刺激性,讓誤食者喝水稀釋就可以了,如大量服用,產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之癥狀,需考慮造成鐵中毒之可能性,必須趕快就醫;另外兩種均是白色之粉末,一種是氯化鈣,也只有輕微刺激性,喝水稀釋就可以了;另一種是氧化鈣,它遇水後會變成碳酸氫鈣之強鹼,有腐蝕性,請在家先喝水稀釋(但不宜喝過多的水,以免造成嘔吐,使食道被再次灼傷),然後送醫院作進一步處理。

  吞下異物

  若寶寶吞入尖銳的、帶尖帶鉤的異物,必須火速去醫院檢查處置。至於吞入棋子、硬幣、回形針、紐扣、玩具的小零件這些東西,如果當時未發現嗆咳、呼吸困難、口脣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現,無須強迫使誤吞的異物吐出來。一般情況下,異物進入消化道以後,大多數都能隨胃腸道的蠕動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可多給寶寶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動,加速異物的排出。多數異物在胃腸道裡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兩三天,也有少數經三四周纔排出。每次患兒排便時,家長都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已經排出為止。在此期間,患兒一旦出現嘔血、腹痛、發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發生,必須立即去醫院治療。

  寶寶吃錯藥

  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藥物被嘔吐出來,然後再抓緊時間送醫院進行觀察搶救。如小孩誤把碘酒當作咳嗽藥水喝下去,應趕緊給孩子喝米湯、面糊等淀粉類流質,以阻止人體對碘的吸收;錯喝了癬藥水、止癢藥水、驅蚊藥水,應立即讓小孩盡量多喝濃茶水,因茶葉中含有鞣酸,具有沈淀及解毒作用。

  魚刺卡喉

  吞咽飯團、喝酸醋這些老套的方法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正確的做法是——咽部卡異物後應立即停止進食並盡量減少吞咽動作,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後壁誘發嘔吐動作,以幫助排除咽部異物。若此法無效,救助者可令患者張大口腔,以手電筒或臺燈照亮口腔內部,用筷子或勺柄將舌面稍用力向下壓,同時讓患者發『啊』聲,即可清晰看到咽部的全部情況,若發現異物,可用長鑷子(最好是圓頭的)或筷子夾住異物,輕輕地拔出即可。對於位置較深、探查拔出困難的異物,不要亂捅亂撥,避免發生新的創傷,應立即去醫院,交由醫生處置。

  意外襲來……

  孩子骨折了

  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診。可以等上一段時間,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覺是否會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舉高並固定住肢體。如果2至4小時內,孩子感覺活動或走動時疼痛更加劇烈,你應該考慮帶孩子看醫生。

  顯而易見的折斷則需要及時治療。首先,給醫生打電話。不要移動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制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制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

  被油燙傷

  保鮮膜是保護燒、燙傷皮膚的最佳材料之一,它可以有效保護傷口不受感染,同時在不粘連傷口的情況下防止體液流失。使用前,先將前面一層膜撕掉,然後將剩下的部分整體消毒。

  燒傷通常因乾熱物質造成,如明火、高溫電器設備;燙傷則由濕熱物質造成,如蒸汽和開水。因燒傷和燙傷形成的傷口極容易感染,處理患處時應先用冷水冰敷患處至少10分鍾,然後再用保鮮膜包裹患處或將燙傷藥膏均勻地涂於患處。如果燙傷或燒傷的面積大於一張郵票,且傷者為孩子,應該及時就醫。

  小腳紮了

  將受傷的肢體抬高,用鑷子、信用卡或指甲將紮在皮肉上的刺或毒物清除乾淨。切勿擠壓患處,以免毒液深入傷口。然後以冷敷布敷在患處。至於抗組胺劑藥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用與不用。如果傷口位於嘴或喉嚨處,應盡快就醫,以免癥狀加重,延誤病情。

責任編輯:孟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