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5日電 近幾年來,森林可采資源貧乏的通北林業局積極調整產品產業結構,加大了以農業為主的多種經營開發力度,依托自然資源優勢,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了肉牛養殖業和北藥種植業以及綠、特、新產業,通過以農養林,使森林得到休養生息,企業興旺發展,林區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通北林區地平坡緩溝塘寬,發展農業潛力很大。1996年2月8日,黑龍江省政府批准通北局為省級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區後,該局加大開發力度,整理耕地近40萬畝。幾年來先後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對比較低窪的地塊進行了改造,提高了農田質量,逐步實現了耕地小塊連大片、弱質變高效。引進適合通北局種植的優良品種,並在淺山區的換裝、前進和深山區的躍進、建設等林場(所)建立了四個種子繁育基地,進行了良種試驗培育,篩選出適合全區氣候生長的大豆品種,使早熟、耐寒、高產的優良品種在通北林區推廣。
這個局有近8萬公頃的可牧草原,具有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此,該局緊緊抓住全省『主輔換位、農轉牧』的機遇,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了局場兩級防疫體系、養殖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發展肉牛、奶牛、羊、豬、禽和特色養殖業,重點發展了肉牛養殖,出臺了發展養殖業的優惠政策,推進了全局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肉牛存欄1.56萬頭,養豬1.62萬頭,養羊1.69萬只,養禽11.3萬只,養鹿103只。在資金扶持上,通北林業局拓寬了融資渠道,積極與當地信用社溝通協調,加大運作力度,吸納社會資金,從2002年至今為職工發展養殖業投放貸款4570萬元。
在北藥開發上,這個局加大了扶持力度,對種植藥材試驗品種的職工實行提供種苗、土地優先承包、緩交免交地租等扶持政策,對試驗成功大面積種植的品種,在購種、種植技術及銷售上給予扶持,並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參觀考察、外出學習經驗,經常舉辦北藥種植技術培訓班,聘請專家教授講課,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本著長短結合、培育地道藥材為主的原則,全局推廣種植了水飛薊、防風、黃?等北藥品種,並鼓勵職工在房前屋後等零星地塊適當發展經濟效益較好的平貝、龍膽草種植,建立了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中藥材人工種植基地,他們還積極發展了林參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