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電 用垃圾壓縮車清運垃圾可以避免運送垃圾沿途灑落、紙削飛揚現象,杜絕二次污染。然而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哈爾濱市一些垃圾壓縮車往往是將垃圾壓到車廂中後,拉走『乾貨』,留下一地污水。垃圾壓縮車成了垃圾『榨汁車』,市民對此意見很大。
設備先進了情況變糟了
8月25日6時許,記者來到道裡區安達街與安固街交口處,六七名工人正在往一輛大車上裝垃圾。一輛白色的垃圾壓縮車車體上寫著道裡區環衛車隊。
垃圾壓縮車尾部有一個可以收縮的小斗,工人們先將成袋的垃圾裝到平板貨車上,然後將散落的西瓜皮、腐爛的瓜果等垃圾裝進壓縮車的小斗內,當垃圾壓縮車小斗內裝滿垃圾時,伸縮臂就會緊縮一次,將垃圾壓到車廂中。與此同時,車廂底部就會有大量粘稠的黑色『果汁』滲出,大約20分鍾後兩輛垃圾清運車先後駛去,滲漏在馬路上的黑色污水已經形成了一條『小河』,散發著陣陣惡臭流向十幾米外的一個下水井,過往晨練、買菜的市民無不掩鼻而過。
據居住在安達街26號三樓的劉先生介紹,這裡是附近幾個小區的指定垃圾堆放站,每天早晨垃圾清運車都要來運走小山一樣的垃圾。自從入夏以來,這裡的環境就變得特別髒,最嚴重的時候黑色的污水可以流遍半條安固街,所以安固街靠右一側的人行道很少有人走,無論是南來的還是北往的都走路的那一邊,自家鄰街的窗子從來不敢打開。
在學府路331號門前,68路公交車終點處,垃圾壓縮車清運完垃圾留下的戰場更為『壯觀』。由於地勢較低,壓縮垃圾留下的污水無法流走,兩個垃圾箱已經被污水包圍在路邊,每次環衛工人將手推車中的垃圾倒入垃圾箱內時,都要小心翼翼地繞過這些水溝。已經做了十幾年環衛工作的陳師傅對此事表示非常不理解,『前些年都是用平板貨車運送垃圾出城,也沒弄得像現在這麼埋汰啊!怎麼設備越來越好了,工作的效果越來越差了呢?』
板車開出城垃圾落一路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很多采取傳統平板車清運垃圾的垃圾站,也在遭受人們的非議。南崗區宣禮街上宣西小區63棟門前,一個藍色的鐵皮垃圾轉運間旁,沒有垃圾壓縮車留下的痕跡,但從垃圾轉運間開始街上留下一道狹長的水痕。反響最強烈的是早市的商販們,一個水果攤主說,每天早晨清運垃圾的車經過時,正好早市剛出攤,污水從車的箱板不斷漏到路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如果遇到裝得比較滿的清運車,還會有裝垃圾的塑料袋從車上落下來。
在動力區中英小學和中山路小學中間的一個垃圾轉運間的情況更為嚴重,由於附近地勢低窪,又沒有下水井,污水只能聚集在方圓十幾米的路段,轉運間的鐵皮外殼已被嚴重腐蝕。住在附近的張大爺稱,每次垃圾清運車來清理垃圾時,都會從箱板縫漏下許多污水,給居民的出行帶來很大不便。他曾多次到民生路街道辦反映情況,街道辦工作人員對此也表示無能為力。
建立運轉站 封閉化處理
據哈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業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994年,哈市環衛部門開始引進垃圾壓縮車來代替傳統的平板貨車。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壓縮車80餘輛,根據購進年代的不同,其性能也各有很大差異,但每輛垃圾壓縮車車廂的下面都有一個污水箱,最大的可達150昇,壓縮後垃圾裝入車廂,污水則排放到污水箱。發生污水滲漏很可能是由於壓縮車服役時間過長,被腐蝕出現漏洞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司機在傾倒垃圾時忘記排放污水所致。
目前,哈爾濱市財政部門已經投資在全市范圍內修建了20幾個面積為150平方米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運輸車可以直接開進轉運站內,垃圾在站內進行完全封閉處理,污水由專門的管道排放到下水井內,這樣可以防止垃圾滲液。預計2008年8月哈市將建起60個這樣的垃圾轉運站,可以基本滿足市區垃圾處理需要。